300年前李渔的旧物改造很Nice——《闲情偶寄·取景在借》


当今社会节约、环保、低碳已成为时代主流,旧物改造、变废为宝的创意思维和设计理念更被大众所推崇。而300年前的李渔,早已是此方面的大咖了!

《闲情偶寄·取景在借》中,李渔对于窗户的设计颇为重视,认为开窗目的“莫妙于取景”。他在西子湖畔居住时,梦想买一条船,把船窗设计为“便面”之形即扇形,人坐船中“则两岸之湖光山色,寺观浮屠,云烟竹树,以及往来之樵人牧竖,醉翁游女,连人带马,尽入便面之中......摇一橹变一象,撑一篙换一景......是一日之内,现出百千万幅佳山佳水”。且“便面之制,又绝无多费,不过曲木两条,直木两条”,最简单的材质,最简约的设计,借来最天然的山水画景,营造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其美学内涵和想象力值得称道!

李渔移居白门后,又依据屋外的山水,“命童子裁纸数幅”“损予一日杖头钱”设计出“尺幅窗”、“无心画”,形成了“窗非窗也,画也;山非屋后之山,即画上之同也”,室内窗户与窗外山水浑然一体,“俨然堂画一幅”,让笠翁老头对自己的创意之举很是傲骄,“不觉狂笑失声”!

其最得意的“梅窗”设计,利用“斋头淹死榴、橙各一株”,“顺其本来,不加斧凿”,盘曲而为㸢,“既成之后,剪彩作花,分红梅、绿萼二种,缀于疏枝细梗之上,俨然活梅之初着花者”,李渔颇为傲骄地认为“予之心思,讫于此矣。后有所作,当亦不过是矣。”

李渔“天巧人工”的窗户设计,均采用“生平所弃之物,尽在所取”的原则,通过废物利用,旧物改造,构筑了以窗为框,以景为画的独特家居空间,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相融相合,与当下的环保设计理念极为一致!

对于这些奇巧设计,李渔以为“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在画图;入耳之声,无非诗料。”所以,唯有丰盈而美好的内心,才可处处皆是风景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300年前李渔的旧物改造很Nice——《闲情偶寄·取景在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