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地铁里一个读书的小男孩想到的

在北京工作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地铁应该是最常乘坐的交通工具,比如说我吧。

我是比较幸运的,从家到单位乘坐地铁4号线,从单位到家同样乘坐地铁4号线,不用换乘。

我也是不太幸运的,乘坐过地铁4号线的朋友都知道,早晚高峰时,连过几趟车上不去的事不算稀罕。

我乘坐地铁时,大部分时间都是人挤人、人挨人的高峰期。即使是这样,在车厢内也常常能看到手捧书本的人,有古典名著、有畅销图书、有备考秘籍、有英文原著、也有工作手册,在几乎人人看手机的大背景下,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今天外出开会,得以下午5点前乘坐一次地铁,站台上比较空,车厢内也不挤,不少座位还没被人占领。我站在不开的一侧门旁,拿着手机翻看开会期间没来得及看的信息。

偶一抬头,看到了一个画面。在我右前方的一排座位上,原本的6个座位松散地坐着4个人,1男3女,男的是中学也或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其他人都成年。小男孩坐在座位一侧的尽头,手捧一本书,认真地看着,不受环境的影响。3位女士,手捧手机,同样专注,目不斜视。

这一幕让我有点震撼,想起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赶紧用手机记录了下来。

关于该看书还是手机的讨论有太多太多,我就不再此多说了,毕竟我也是在看手机。

我只是希望大人们在处理完必须用手机处理的工作后,能多一点时间读书。因为参加工作后,才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真不是一杯鸡汤。经常是面对新鲜业务,一个月读的书比读研究生时一个学期都多。

更希望孩子们能养成读书的习惯,多读经典、多背经典、多仿经典,打下扎实的经典基础,有一个读书学习的高品位,既可保证将来在工作上的厚积薄发,还能面对网络用语时有自己的立场。

读书,尤其是研究性读书,无疑是艰苦的,所以陶渊明才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观点。接下来的一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道出了读书人无穷的乐趣。

2020年马上便会翻过,让我们抓住最后的几天时间,读一点书吧。

2021个不久就会到来,让我们提前筹划,开启书香的生活,直到永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地铁里一个读书的小男孩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