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简简单单教语文,这是我对于老师的初步印象,于老师是语文大家,殊不知,大家风范就是“回归本真”简简单单教语文,才是王道。

    书中,于老师用“甘草”来比喻自己,其实他是一个温和宽厚的人,能做到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做事懂得把握好“度”。这就是一位好老师必备的素质,他鼓励我们,要做个学生喜欢的善解人意,懂得动脑筋的好老师。

  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着“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书中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做个好老师,首先要学会表扬。

    每个同学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试着寻找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而对于表扬与激励的原则,于老师给了我们几点提醒,针对性原则是说奖励要有的放矢,可以针对有特长的学生加以放大,而针对薄弱环节,要放大该环节随时出现的“闪光点”,使其日渐增长。实指性原则是说表扬要实事求是,一定要说明好在哪里。引领性原则是说激励的话要对学生起引领、导向作用。及时与重复性原则,对学生突出的事迹、表现,还要重复赞美,而且要当众赞美。激励的手段更是灵活多样。

    没有孩子不喜欢表扬,激励是让孩子飞速成长和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做个好老师还要学会寓教于乐。

    好老师是想学生所想,做学生之想做。小学生想什么呢?99%的学生会回答——“想玩”。学习本来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因为有了教师的能动性,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教学环节,让孩子们爱上学习。

    那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趣的呢?于老师说,教出“恍然大悟”,来,有意思;朗读好了,有意思;轻松的课堂有意思;有收获的课堂有意思。

    回顾自己的课堂,总是设置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学生有这样那样的要求,甚至对孩子的期待很高。课堂设置很多时候是缺乏趣味性的,难怪孩子们不是很喜欢。那于老师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教学《草》一课中,“一岁一枯荣”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不是很好理解,让孩子先理解“岁”,接着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草的四季变化,孩子便自然的总结出来,草,春天、夏天长得茂盛,到了秋天、冬天就枯黄了。借助图画,很简单,孩子们自然就理解了“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做个好老师更要注重参与性。。

    于老师的习作课从来不是只有学生的写,更有老师的写,于老师的下水文,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所以,老师的参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一个好老师,要带着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懂得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忘掉之后,还能留下点什么,这就是素质。就语文教学而言,最主要的是学会给孩子留下语言,留下能力,留下情感,留下兴趣和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