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上线腾讯乘车码了——细数互联网改变生活的这些年

2月份的某一天,下班之后准备乘坐公交车回家,上了车一刷卡,提示余额不足,忙从钱包里寻找,找了半天,找到了一张一块,一张五毛,以及五张一毛,勉强凑够两块投进了投币箱。这还没完,一会还需要再倒一辆车呢,可是我已经再找不出来零钱了,一路上都在犯愁。下了车,我想,到附近买个东西倒开钱吧,四周一望,并没有个便利店,只有一两家小餐馆,我走进一家要了一碗粉丝丸子汤,吃完付钱,老板还是没有零钱找给我。我想,最后的办法了,一会上车找个人帮我刷一下卡,我可以用微信把零钱转给他。等上了车,正准备寻找帮助呢,司机提示可以刷乘车码了,瞬间兴奋。在司机的提示和自己的摸索下,第一次顺利操作了乘车码,感受了乘车码带来的新鲜刺激和便利。


这距离1月30日晚,西安市委、市政府与腾讯公司在西安召开座谈会,达成包括布局公共交通乘车码在内的多项战略合作协议(腾讯大秦网1月31日报道,标题《王永康会见马化腾一行,腾讯双创小镇将落地西安》)仅仅过了一周时间。距离11月16日,全国首个地铁乘车码在广州正式上线试运营(某自媒体报道,标题《马化腾坐了一趟广州地铁,腾讯市值应声涨了700亿》)过了不到两个月时间。互联网发展速度之快,以及在各行业的布局之迅速,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一个曾经在IT行业垂直类媒体浸泡了四五年的人士来说,我对这个圈子的发展趋势还是比常人多一些关注的。近几年,甚至是近十几年来,互联网呈现井喷式发展,并迅速向各行各业渗透,互联网+是过去两年最热门的话题,互联网+一切,互联网+万物。随之而带来的震荡和变革,快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习惯。

一个人曾经的职业经历对他的塑造和影响是巨大的。在长年累月职业化的训练过程中,会慢慢地积累起你的专业沉淀,形成专业素养,培养对这个行业的一些洞见。体现在我自己身上:虽然我现在换了城市、转了行业、但是长久以来积累起来的对IT行业的持续关注和系统性地思考却并没有减少,这已经成为了我固有的一种习惯,比如,我曾经从头到尾关注了十一月份在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我也知道了腾讯在今年年初与大西安签署的几项战略合作协议。比如,在每天早上上班通勤的路上,在一大波带红点等待打开的各种号里面,我依然青睐于虎嗅网、钛媒体等这个行业的热门资讯。比如,我依然保持着每天阅读中关村订阅号,关注中关村这个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新技术软件园区。这里面可是入住着百度、滴滴等科技界大佬。关注着在这个每一平米都充斥着巨大的能量和创新元素的互联网产业园区,又发生了那些激流和嬗变。

中国近十几年,是互联网的天下,中国在近代历史上的很多关键节点,是落后于世界的,但是经过这二十年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互联网大国和互联网强国。


一、网购

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网购,是在2006年刚上大学的那一会,淘宝刚刚兴起,隔壁宿舍一个甜美新潮的姑娘一次性在淘宝上买了三四条牛仔裤,一堆背心衬衫,堆在宿舍床上让我们过去试试。我当时觉得非常新奇,从农村土旮旯走出来的姑娘对这种先进前潮的购物方式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衣服不上身试试效果,不亲自感受一下质地,买回来能穿吗,要是不合适怎么办。

如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网购已经彻底走进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几乎覆盖了各个阶层和年龄段。也包含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家具家电,小到一提卫生纸一包垃圾袋,都是在网上购买,轻松一键下单,隔天物品就自动送上家门,解放出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二、移动支付

中国的移动支付在两年的时间里几乎得到了整个普及,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到各级二三线城市、再到十八线小城镇、甚至是农村都快速普及,从年龄上来说,从十几岁的中学生,到五六十岁的大叔大妈,从社会阶层上来说,从社会精英、高级白领,到小职员,,路边卖煎饼的大妈,都在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我们的钱包越来越薄,过去出门必须带上三大件:手机、钱包、公交卡,现在出门只要带一部手机就能全部搞定万事OK,钱包在我们的生活和精神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弱。有一次和同事一起吃饭,我拿出一张百元大钞,同事戏谑:呦,大款呀,我很久都没见到过钱了。曾经有一个多月,我钱包里装着几百块钱依然原封不动。

移动支付越来越强大,钱在手机和银行卡里千回百转,只是变成了一串串进进出出的数字,手指数钞票的感觉越来越淡了。这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心境。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前段时间在“2017国庆群众大会”上表示:林瑞生(一位部长)在上海时,觉得自己成了“乡巴佬”,因为在中国连路边的摆地摊大爷都用上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而新加坡的移动支付丝毫没有想普及的迹象。(自媒体人spenser《现在出国的才是穷人,中国越来越贵了》)

中国的移动支付在世界上是最先进的,也是普及率最高的。



三、2016共享经济元年

2016年被称为是共享经济的元年。摩拜单车当之无愧成为本年度网红。这一枝网红还没来得及成长为一枝独秀,各种共享单车便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到现在,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各个城市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前段时间带很少出远门的母亲在大街上逛,指着马路边停放的一堆堆共享自行车给母亲讲解,她却怎么也理解不了其中的奥妙,一个劲儿感叹:老板这么好心,这么多车放在这里让人随便骑,骑完了还随便放,这世道都发展到哪一步了。

更有闪送啊,帮跑腿啊,各种外卖啊,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只要一部手机,链接银行卡捣鼓捣鼓,轻松坐在办公室或者坐在家里,你想要的都能及时帮你解决。万物互联,人人互联。互联网最大的整合了各个方面的资源,催生了多重经济应用空间。


四、互联网+媒体,新媒体浪潮盖过天

如果说2016年是共享经济的元年,那么2014年便是个人公众号迅速崛起的一年,一经萌芽,便入春风吹过荒原,百草万芳迅速成长。经过三四年的发展,中国的自媒体和社交媒体达到了空前的发展阶段,数以万计的公众号蓬勃冒出,分享红利。垂直专业类的、综合类的、文学类的、商业类的......人民日报、逻辑思维、十点读书、职场充电宝、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咪蒙......,一个个大号横空出世。相对于传统媒体,这些自媒体的崛起和发展速度之快,发展体量之大,都是惊人的。


五、互联网浪潮下,各大城市重新洗牌,上海被出局了?

互联网大潮下,全国各大城市面临着重新洗牌。北京、广州、深圳自不必说,有人说阿里一手撑起了杭州,不可否认杭州互联网发展以及整体的互联应用网场景还是不错的,也因了阿里等互联网大佬,在最近几年各种城市排行榜里面啊蹭蹭往上窜。而上海确实在互联网发展的这几年声音越来越弱,成果寥寥无几。作为中西部城市,西安曾经一直是处于西部大开发核心点的城市,在互联网行业发展上面也是朝气蓬勃欣欣向荣。西安软件园是国家级体量最大的几家软件园之一,实力和影响力不容小觑(本人曾经在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供职两年)。西安创业咖啡街区,以及在浐灞、曲江等地渐渐起来的互联网产业,势头很猛。刚回西安,有一段时间,也是为了找工作,曾经在高新区很多写字楼之间穿梭。很多比较有创新性思维的互联网小公司卯足了劲在往前发展,全程帮、智能停车、甚至直播、短视频都发展的比较好。这个城市并不是人们传统印象里保守落后的古都,它是一座在深厚历史积淀和厚重灿烂文化之上,建立起来的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开放、包容、前沿、潮流。就像在乌镇的每年召开世界互联网大会,传统与创新,人文与科技相得益彰。


六、快速发展的时代,你需要怎么做


在这样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固守思维是最可怕的事情,没有所谓的稳定,唯一的稳定是不断放开胸怀,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反应灵敏,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创造自己的内在驱动力。一个人只有内在有驱动力,才能紧紧跟上这个时代。

想起前段时间被刷屏的淘宝年薪40万招聘广场舞KOL一样。活到老学到老应该成为每一个人一生的信条,不懂得学习和进步,故步自封不接受改变、不升级自己、迟早会被社会淘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变,我们看到了很多新鲜职位的涌现。传记作家、意见领袖。每一个人的才华和天赋坚持到一定的程度,通过互联网能够树立自己强大的品牌,成为这个领域的有话语权的人(陈立波《个体崛起》)。

我的母亲一生生活在乡下,暮光之所及不外乎村前村后,田里田外。至今在那个村庄,十几年如一日岁月静好,有很多父老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周围的大山,低头面对黄土地,顺应着自然的规律生老病死,很多人都不知山外世界每天发生的风起云涌的变化。母亲不识字,因为种种原因今年也来到了城市。有时间我就会带她出去转转,给她讲讲这怎么用,那是干什么的。曾经看到过一片自媒体文章,给父母最好的孝顺,是帮助他们跟上这个时代。我的母亲一生未上过学,不识字。我们也在去年冬天给她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在忙的空隙里挤出时间耐心的给她教怎么使用。我们的孝顺不紧紧指的是给多少钱,孝顺多少物质,还得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让他们在垂垂老矣的年龄,面对历史的滚滚洪流,不至于惊慌和手足无措,能够适应得了基础的生活节奏。

  我们,都要顺应潮流,成为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的人,不被时代所抛弃!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西安上线腾讯乘车码了——细数互联网改变生活的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