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培养的误区

200838钱丽:自尊心培养的误区(约1600字)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上  第一章:自尊心  第39~46页

今天晚上,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第一章《自尊心培养的误区》一节,豁然开朗,知道自己培养学生自尊心方面走进了误区,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面对学困生的问题,教师的反应模式有以下五种:

1.爱心型:不歧视这个学生,给予他无微不至且持续不断的爱及照顾。

(1)积极的可能性:学生有安全感,就相对敢于探索,能够自己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2)消极的可能性:学生因为得不到具体的指导,又无法依靠自己克服困难,所以就停留于当前状态,甚至有所退化,例如通过不断地示弱来换取老师的“爱”以及关注,维持一种自我肯定。

反思自己,我曾经就是一个爱心型的老师,专业不够,爱心来凑,结果学生们都很喜欢我,可是成绩并不突出。 

2.励志型:不断的鼓舞学生的情绪,激励学生挑战困难。 

(1)积极的可能性:学生受到鼓舞,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困难并获得成就感。

(2) 消极的可能性:学生受到鼓舞,但无法突破困难而获得成就感,于是陷入沮丧,甚至产生错误的聚焦,怯于面对困难。

我也曾经给学生们看名人传记,讲励志故事,读名言警句,结果学生们只是三分钟热度,不能持久去努力。

3.赏识型:不断地寻找这个孩子的闪光点,包括任何一点点小小的进步,然后大大地加以表扬。

(1)积极的可能性:学生因为受到了不断的表扬肯定,而增加了挑战困难的勇气,并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

(2)消极的可能性:学生因为小小的进步便轻易地和经常地被表扬,对表扬产生了厌倦,并没有更大的进步,或者对表扬产生了依赖且容易自满,并形成肤浅的学习态度,不肯也难以面对比较大的挑战,我怕挑战大的困难遭受失败从而无法获得表扬。

我也曾经走进这个误区,班里有几个孩子就是这种情况,看起来很聪明,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学习不踏实,成绩不理想。 

4.转移型:通过表扬儿童在其他领域(例如体育,艺术等特长)的进步来帮助他树立自尊。

(1) 积极的可能性:学生会因在自己擅长领域内获得的自信自尊而形成“我能行”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感受,并将这种自信自尊迁移到其他领域(主要是文化知识的学习领域),从而促进生命的整体发展。

(2) 消极的可能性:学生会因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容易获得成就感并形成较高的自我感受(自尊自信),从而倾向投注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并逃避在其他领域内面对挑战,结果形成了片面发展。

这个误区我也进过,我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扬长避短,结果文化课成绩不好,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5.专业型:协助学生尽可能地克服困难,在学业上获得成就感。

(1) 无限地信任和热爱学生,建立润泽的师生关系,但不将焦点放在师生关系上,而是聚焦于知识的学习。

(2)洞察学生当下面临的真实问题,并在着眼于学生整体的长远的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实实在在的专业策略协助学生突破困难。

(3) 不断地通过外在的评价协助学生修正自我评价,使之更趋真实合理,并越来越不依赖于外在评价。

(4) 鼓励和协助学生不断地增加挑战困难的难度与长度,在无止境的挑战与创造中不断地提升尊严感。

爱心型、励志型、赏识型、转移型都未抵达核心,只是将专业性中的某些要素加以突出强调而已,只有专业型的教师才能真正确立学生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出了“成功的预感”,就是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摆在他面前的这个艰巨的学习任务,是他通过刻苦地努力(包括在他人的协助但不代替之下)可以达到的。一旦学生拥有“成功的预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产生挑战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并形成相应的智力上的紧张感。这就需要教师洞察到学生的现状尤其是思维水平并提出适宜的挑战。

读到这里,我知道“成功的预感”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之前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之前对于学困生的破解之道也是有偏差的,没有触及到根本问题。

很庆幸本学期选修了这个课程,这正是我当前突破工作瓶颈的法宝。感谢朱永新、李镇西、郝晓东老师搭建新网师这个平台!感谢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贡献!感谢魏智渊老师的整理!感谢课程组的导师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尊心培养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