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一起读道德经(二):美之为美,善之为善

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丑的观念也就形成了;都知道什么是善,那么恶的观念也就出现了。所以,有和无互相发生,难和易互相转化,长和短互相彰显,高和下相互依存,音和声互相配合,前和后互相跟随。因此,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处理世事,以不言的方法施予指导。万物任其发展不加干涉,生养了万物却不去占有,培育了万物却不炫耀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万物不自居有功。正是因为不居功,功业才不会离开他。

这段文字其实就阐述了一个思想:认识问题要辩证的看待!

太极其实就体现了辩证思维,有阴必有阳,阴阳相生


我们看待事情都是依据自己的价值观而定的,我们崇尚美,是因为我们承认丑的存在;我们认为某个人善,是因为有恶人存在。如果无所谓丑,那又何来的美?如果无所谓恶,又哪来的善?没有光哪来的影子?而影子的出现也意味着光的存在。

此等例子实在数不胜数,譬如古人“自相矛盾”之说,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就算在如今,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到。

就好像大家平时捐款,捐款是一种善行。如果说一个人愿意捐款,说明他是有善心的,可是难道那些没有捐款的人就没有善心么?说不定他经济困难?或者没有得到消息呢?就算是那些捐款的人,他们捐款的目的也未必是完全出于本能的善行,且不论那些打着慈善的名头沽名钓誉的人,更多的连面子上的功夫也不要了,年入千万只捐个一分几毛钱,呵呵。

马克思提出的理论其实早已经在中国先人的著作中有所体现


我们发展了工业,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却给自然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然后我们又用这些财富去保护自然;我们可以利用核能,但核武器却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我们可以让一个小小的原子核为自己服务,同时也制造了可以毁灭整个地球的武器。

这所有的事实都告诉我们,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只有从正反两面结合的分析,我们才可以更清楚的看清某些东西的实质。

其实这段还有一个意思,“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有兴趣的简友可以去看看我的另一篇文章《老子的厚黑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大家一起读道德经(二):美之为美,善之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