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起来“多此一举”的事儿——人机交互反馈机制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欧盟要求低速电动车产生至少56分贝的警告声。原因是电动汽车太安静了,无声汽车的突然出现可能会惊吓到行人。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欧盟要求从今年7月1日起四轮或更多车轮的电动汽车必须安装声音警告系统才能合法行驶。以时速20公里或更慢速度行驶的电动汽车必须产生至少56分贝的连续噪音。而且噪音必须有上升和下降,代表汽车加速或减速。56分贝相当于空调或电动牙刷的声音,比传统汽车产生的噪音要低,比如柴油卡车产生的噪音能达到85分贝。事实上,今天已经有很多汽车厂商在汽车上使用人造噪音来警告行人。

咋看到这则新闻,可能有些好笑,科技进步带来的噪音减少,这反而成了坏事,人们还得特意加点儿噪音。不过转念一想,这也合情合理,因为无论科技怎么发展,产品怎么更新换代,都必须和“人”发生交互,只要有人机交互,就必须要考虑人机交互反馈机制

人是依靠感官来感知事物的变化的,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如果机器设备的各项状态不通过可识别的信号让人类感知,那么人类就会迷惑、焦虑,甚至发生紧急状况时还懵然不知。

比如,我们熟知的煤气,其实是没有气味的。煤气的臭味是后来人为添加进去的。这种物质叫做硫醇,它是一类奇臭难闻的物质,黄鼠狼的屁臭气冲天,就是由于含有硫醇。煤气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轻则中毒,重则死亡,煤气的泄露必须要让人们立即发现,所以人们才在煤气里面添加了这种臭味。这就是嗅觉的交互反馈。

我们在使用手机下载软件或者电影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根进度条,随着下载进度的增加,进度条慢慢变长,最终长度到达100%。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出现这么一条东西呢?下载完后提醒一下不就完了?其实,这也是一种交互。如果没有进度条,用户就不知道系统有没有在下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下载完成。这个进度条,起到的就是指示提醒的作用。

再比如软件里常见的按钮,按下去的时候会变颜色或者形状,这也是在提醒用户,你已经正确按了按钮了,不用再按了。如果没有提示,你想想会发生什么?对了,那就是用户一直在那儿拼命按,因为他不知道他有没有按对。这就是视觉交互反馈。

年纪大一点的朋友肯定知道,老式胶卷相机拍照时会发出“咔嚓”一声。现在数码相机原理不同,已经没有“咔嚓”一声了,但所有手机或相机在拍照时还是会主动发出一声“咔嚓”,这就是在提醒用户,拍照动作已经完成。这就是听觉交互反馈。

再比如,如果你仔细观察电梯按钮,会看到上面有凸起小颗粒,那就是盲文。这是用触觉来与用户进行交互,让用户知道自己按了第几楼。而关于触觉交互我遇到过一个反面案例,某品牌汽车空调没有采用常规的按钮或者旋钮,而是采用了触摸式按钮,但是触摸表面没有任何凸起,在眼睛视线不离开路面的情况下,无法做到不看按钮进行准确操作,很容易按错温度,于是导致行车过程中调节温度十分不便。这就是触觉交互反馈。

你看,虽然上面谈到的都是看起来有点多此一举的事儿,但其实都有着各自的实际用途,有些甚至还能挽救人们的生命,这就是交互反馈的意义所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看起来“多此一举”的事儿——人机交互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