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阅读融入生活习惯的五大诀窍

过年期间,回家吃饭的时候,大舅看着在那打王者打得眉飞色舞的表弟,愁眉苦脸的对着我说:“哎,如果他学习有这么自觉就好了,这次期末的成绩又不是很理想。”

我就问他:“平时有没有让他多花时间在阅读上面,使他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就不会老是顾着打游戏了。”

大舅苦恼的摇摇头:“以前没有让他看书,现在一叫他拿起书就装模作样,一会犯困,一会腰疼,脾气还变得很暴躁,我搞不定他。”

看着大舅那担忧又无奈的样子,我想起了我同事的儿子浩浩。

浩浩跟表弟一样大,都是五年级的学生,成绩却在班上名列前茅。每年寒暑假他妈妈都会带着他过来公司。浩浩的书包里除了带着假期作业之外,必定还会带上一两本最近在看的课外书。

他妈妈说现在这孩子可喜欢看书了,晚上到了睡觉时间还会偷偷躲在被窝里看。

我问她:“他是从小就这么喜欢看书吗?”

他妈妈说:“不是的,以前浩浩只喜欢看电视和玩游戏,但是我知道阅读对小朋友的成长甚至以后的发展都有帮助,于是决定培养他的阅读习惯。”

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通过这两个小孩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可以看出,多阅读不仅对提升学习成绩有影响,甚至对生活规律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快速阅读术》,它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印南敦史。他从“一页读5分钟变成一年读700本书”,成为出色的书评家、自由撰稿人、编辑,通过大量阅读后,给我们总结出快速阅读的方法。

《快速阅读术》这本书告诉我们,把阅读融入生活习惯的五大诀窍:每天固定时间阅读;搭配阅读;晨间阅读;读和写相辅相成;制定阅读计划。

1.每天固定时间阅读

作者认为,任何习惯的养成,最重要的是在每天同一时间做这件事。

在校念书的时候,老师每天都会安排7:30-7:55用来晨读。为什么不是一天晨读,一天午读,而是固定的呢?据研究表明,大脑在早上属于清醒状态,学习效率比较高,所以老师会安排学生这段时间用来回顾知识,加深记忆。

好比我们每天早晚都会自觉去刷牙,这是从小就养成的生活习惯,即使到了外地也不会随着环境和时间的改变而忘掉。

阅读也一样,每天留固定的时间读书,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

读的书多了,眼界也会变宽,格局自然跟着变大。

2.搭配阅读,吸收更丰富

为了享受阅读的过程,作者主张阅读一本书的时间不应超过10天,假如遇到需要花费时间比较长的书,就要准备另外一本可以快速翻阅的书,搭配阅读。

有一次我收到在网上购买的《明朝那些事儿》的全集,满怀欣喜的开始阅读,刚开始感觉还挺满意的,但是因为这系列的书是连续性的,人物关系复杂,需要花大量时间去阅读和理解,过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有点疲劳了,幸好手上还有其他选择,马上拿起另外一本书来看,换个风格,换种心情。

饮食讲究均衡搭配,其实阅读亦然。即使我们遇到想慢慢品读的、有趣的书籍,如果花上10天以上去阅读,也会感到疲惫和厌倦,这个时候如果有另一种风格的书籍穿插着阅读的话,才能保持阅读的激情。

在这里,作者还分享了一个小tips,他建议“一天读完一本书”,能够加深理解。与其拖拖拉拉地读10天,不如全神贯注地读60分钟,这样你的阅读质量将会有飞跃性的提高。

3. 晨间阅读

利用好早起那段无人干扰,宁静安逸的时光,用来读书是最好不过了。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曾在接受《天下杂志》专访时表示,自己每天清晨4时半起床,运动一小时,阅读一小时,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或许我们的生物钟不能一下子适应4点起床,那么可以尝试着比现在起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一小时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把早上的黄金时间利用起来。

作者印南敦史曾经也是典型的“夜猫子”,以前他总有一个错觉,认为晚上头脑会比较清醒。其实不然,人的大脑到了晚上会慢慢进入“休眠”状态,反应会比早上慢一些,在这种状态下阅读,效率通常都是比较低的。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作者尝试了早起早睡后,阅读效率之高出乎了他的意料。从此,他便从一个“夜猫子”正式转型为“晨型人”。

晨读能帮助我们早起,而我们需要早起的话,必定会安排早睡,而这也会使我们逐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既能保证睡眠时间,也可以养成晨间阅读的习惯,一举两得。

4.读和写如同呼吸,相辅相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信息如洪水般从各种媒介涌来,导致大家很容易进入一个“没有空间再接受新信息的状态”,所以造成了“读书慢”、“读不下去”的结果。

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作者提出,不要只是一味的“读”,也要坚持去“写”。改变阅读理念,要“为了写而读”。这样做其实是维持了“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正如我们学习了多年的英语,虽然无论是词汇、语法我们都掌握了不少,为什么一到开口环节就卡壳呢?而选择出国念书的孩子即使在国内的时候面临同样的问题,可是在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口语却有了质的飞跃。

为了适应国外的生活,学会当地的语言,这时候不得不强迫自己去“说”。虽然前期我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可只有坚持去“说”才能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学会这门语言。

阅读也一样。只是保持大量的阅读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如何去“写”。当你坚持“读和写”持续进行的时候,大脑中储存和思考的东西多了,读书就会变得很轻松了。

5.制定阅读计划

当大量阅读成为习惯后,我们可能会面临“如何选择要阅读的书籍”等问题。

作者提出了几个解决办法:

①利用“自由日”安排下周阅读计划

为了使读书成为生活规律,最基本的就是做到每天阅读。我们可以保持“一周6本”,以“一天一本”为基准。剩下的那天可以设定为“自由日”,可以仔细品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更重要的是用来做出下周阅读的计划。

当知道到明天有要读的书时,我们就会有意识的去思考和安排如何今天的书该如何完成。

②尝试阅读平时不感兴趣的书

在选择书目的时候,要注意的是,选择一两本平时不太想读的书。因为如果长期保持一种阅读风格,最后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思维。

我们要有意识的扩大自己的兴趣范围,学会从其他类型的书籍中获得收获。

③走出去阅读

当阅读到了瓶颈,不知道该读什么书的时候,试着走出去看看。

我们可以去图书馆、二手书店、实体书店,开阔自己阅读的视野,感受不同环境的读书氛围,了解当下的热门话题,激发出更多的阅读兴趣。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快速阅读术》这本书告诉我们,“想读书,却难以实现”的人,其实是没有把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规律。

我们总认为阅读没有享乐快活,其实是还没找到阅读的乐趣。英国诗人拜伦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从今天开始,与书为伴,愿我们能成为一个“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阅读融入生活习惯的五大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