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而合——软硬结合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长久之计

图片发自App

对于做人工智能类的初创公司中,有的以做软件作为企业开始时发展的敲门砖,比如出门问问,有的还在硬件研发的漫长道路中咬牙坚持,比如深鉴科技,但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在不断摸索中产生一个共识:

在人工智能领域,想要一条路走到黑地投入到算法或者硬件是不现实的。


具体说,如果你是以算法或者纯技术主导的公司,你也要自己建立一个硬件的生态圈,因为同样做开放平台的竞争异常激烈,不论是在人才的抢夺,还是技术的追赶,都会在消耗大量财力的同时,还不敢有丝毫懈怠。

模型准确度,流畅性等一系列指标要达到实际应用的程度要经过大量的训练,要有足够的数据,要有充分的人才,资金作为支撑,如果只是在抢夺纯技术制高点的公司的方式作为最终出路,这并不是长远之计,到最后只会剩下有足够多数据,资金链足够充足的几个大企业形成垄断之势。

所以要通过硬件让技术可视化,进而通过产品形成商业闭环的形式,增加资本收入的多样性,而且自己公司的软件更能很好的和自己的硬件结合,同时在对普通人组成的用户分析需求或者产品反馈时,更容易明确公司的走向。


如果你是做纯硬件的公司,比如开发芯片,最显著的困难时周期长,一般整个进程要4到6年,开销大,据深鉴科技CEO说,仅仅是设备,人才就要大约800万美元,除此之外的花销要更多,而且可能前两年投入大笔资金连水花都看不到,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芯片一定受欢迎么,不一定,因为你之前植入的算法可能在你生产出硬件之后已经过时了,而且一个芯片它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单单是一块芯片本身的性价比,而是他是否有与之配套的软件环境,是否有与之吻合的算法和应用环境,这样芯片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总之,一个人工智能公司,走的长远,发展的得心应手,软硬是不能分家的,芯片越来越专用,算法越来越细化,深挖某一垂直领域,研究某一特定技术领域,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沉积多年,才能让大公司一家独秀,让初创公司遍地开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谋而合——软硬结合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