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出处 - 天人品观/卷一之八

是“河图”“洛书”出于“易”,还是“易”出于“河图”“洛书”?这个“易”我说的可不是什么《易经》,而我需要重点提出说明的是《易经》中的“易”符号。《易经》只是对“易”符号的一种解释,仅仅只是基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诠释,而我自认为《易经》还是具有意识上的太多局限性了。

如果要从文明溯源的角度上来看,《易经》的出现,可以说已经是在开始误导和约束后人的视野。这也很像“哲学”和“科学”的出现,一但任由莫一种强性的思维系统出现,在对于基础设立并不完备的情况下,如同在还没有打好基础的条件下就盖起了摩天大楼,而这也正是地球人类文明至今任性发展的现状。

但对于“易”符号的理解就完全不同了,据说《易经》出现之前还有《连山》和《归藏》两个版本的经书对“易”符号提出了相应的解释。其实,据我现在看来《山海经》本应该就是《连山》和《归藏》两大部的集成。也就是说《山海经》远比《易经》出现的还要更早。

但“河图”和“洛书”显然是比《山海经》出现的更早的东西,在我理解了“河图”和“洛书”的数字意义后,我在世界各地几乎都发现了它们的身影,而它们普遍出现的时间大约都在公元前两千年到五千年间。

附图:南北朝•简文帝/临高台

高台半行云。望望高不极。

草树无参差。山河同一色。

髣髴洛阳道。道远离别识。

玉阶故情人。情来共相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类文明的出处 - 天人品观/卷一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