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信念的语言技巧二

破框法

很多人在生活中感到事情不如意,内心充满了疲惫,愤慨内疚与无奈,甚至有厌恶生活的感觉,而这些行为模式受制于根深蒂固的局限性信念,也就是日常生活口边常挂着的思想框架。

常见的有三个妨碍性的思想框架,应该如此、托付心态和没有办法。

应该如此

我们只需要提醒自己两点:

1.事情发生了,自有它发生的理由,我未必能够知道,但我必须接受发生的事实。

2.抱怨事情不该发生,是拒绝让自己成长而如何配合已经发生的事情制造让自己成功快乐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托付心态

托付心态来自于自我价值不足,需要外面的补足和别人的迁就,若得不到这些,我们的负面情绪就会出来。

我们需要不断的强化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自我价值,培养自己的知识技能,并且提升自己的思想层次。以自己的生命为中心,同时抱着三赢的信念,使自己取得成功,快乐的同时,也让他人和整个世界得到提升。

没有办法

这种心态是一份导致无法突破的执着,因为这里的办法不是指单一的一个办法,而是指一个人至今已知已做知已做所有办法。

一些人固执于某种行为和处事模式,同时又对其效果不满,他们放弃努力而采取一种任命态度,口上说已经接受内心却不能泰然。

某个方法是否值得你去尝试,只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如果答案都是yes,请不要踌躇,马上去做吧,这三个问题是:

1.若有结果,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2.我想在短期内得到这份好处吗?

3.这些好处是否符合“我好,你好,世界好”的要求。

总结:

“应该如此”的破框法,我们无法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发生的都是应该发生的,我们不应该坐在那里抱怨,而是应该接受事实,并凭借手上的能力做最好的配合。

“托付心态”的拓宽法,每人照顾自己的人生,不假于人

“没有办法”的破框法,凡事至少有三个解决办法,我总有选择。

感悟

这三种模式,我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有。应该如此,会让我们对很多事情产生一些看法,容易评判,不接纳,从而使我们感到抱怨或者是愤怒。

托付心态其实也是一种受害人的心态,遇事喜欢外归因。看不到自己的错误,一味去指责对方,并不利于自己的成长,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100%的负起责任。

没有办法,是一种很消极的信念,让自己甘于认命,不再去寻求新的解决办法。

时时刻刻记住去觉察生活中这三种限制性信念,并且有意识的用破框法去应对,提高自己主动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变信念的语言技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