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感和自卑情结

1

比较的能力,人天生就拥有。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与他人的差距,是因为“自卑”其实是人的天性。

因为有自卑感,所以会驱使人们不断改善自己,不断前进。

但是,自卑感如果控制不好,是会被放大而损伤自信。

例如,当自己的不足被外界强烈批评而不断放大时,这时候的自卑,就会升级为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感到的羞愧,进而产生愤怒,焦虑,自我否定。

而为了保护自己,我们会人为的“制造优越感”来缓解当下的痛苦情绪。

但如果这个被批评或者否定的过程变成长期的,那么“制造优越感”,就可能变成,惯性的逃避,否定,狡辩,或者指责他人来不去面对自己的问题。

而这个结果,就是自卑情结的产生。

2

自卑情结,指对自己的怀疑、不确定,并缺乏自尊的现象,这是一个长期累积而形成的结果。

天生拥有的“自卑”这个感觉,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自我成长的一个应对外界的反馈机制。

但如果无法面对自己的不足,或者长期的否定自己,“自卑情结”就会形成。

进而不但改变不了任何问题,也无法让自己从中获得成长。

因此,面对自卑情结,我们可以这样调整。

3

首先,如同“之所以恐惧是因为未知”一样,我们可以先了解自卑的原貌。

当我们感受到自卑的时候,其实只是优越感的一种缺失。

虽然会有点难受,但这能指明我们需要成长的方向。

其次,保持谦虚,积极,和实干的精神。

没有人是完美的,自然就会有不足。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失败,直面批评,然后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中获得了什么,并且适当地调整,自然而然就会变的更好。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为失败会击垮自信。

保持积极的想法,就会有直面失败的勇气。

4

自卑情结就像是一个自卑习惯的养成。

例如,刻意取悦他人,无法认可自己失败,对自己的期望过高,用悲观的态度面对问题,回避或逃避应承担的责任,以及把过错都归于外界。

防止自卑情结的养成,需要的是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一个反复审视,重建,修正的过程。

了解真正的自己需要对客观现实的认同,再加上修正和优化自己的主观行为。

这其中自卑所带来的不适感,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学会接纳真正的自己。

当接纳了自己未知的一面,就不再恐惧面对现实。

没有恐惧,就更易从中获得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卑感和自卑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