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语言让生活更美好

        语言在成为艺术之前,首先是一门技术。一个人语言模式的背后是一个人思维模式的呈现。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提到:“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流传已久的名言,时常让我们不加思索的就信以为真。我们越笃信什么,什么就会坚定的成为一种信念支撑我们的行为和生活,同时,它本身也会成为一种限制。

        就好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我们信奉这句话的时候,它将会支持我们成为一个能吃苦耐劳的人,而另一方面,它又会进入我们潜意识里形成了一个必须很辛苦才能赚到钱的金钱观,成为了我们的限制。所以,很多时候,一个观念当我们认可时,它即是短板又是长处,即是盔甲又是软肋,即是支持我们的又同时是一种限制。

        我们在变化,时代也在不断进步发展中,一个观点在过去适用和支持,未必会一直都合适。所以,要在内心里时时保持觉知,时时清理那些不再支持我们人生更成功快乐轻松满足的观点。

图片来自网络

        没有分别心,在内心里合一,是修行的方向。在此之前,当我们能同时容纳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还能正常行事,能理性的思考与运用,我们就成为了更灵活的人。比如:“宰相肚里能撑船”与“有仇不报非君子”,“近水楼台先得月”与“兔子不吃窝边草”,讲的是对一件事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看法。观点(事情)本身没有对错,放在了不同的时间、地点,对不同的人,就让它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一个人即可以口吐莲花,也可能祸从口出。语言是有魔力的,也是有指向性的,它会把我们的注意力带到不同的框架,影响着我们的视野、行为、情绪等等。比如说,今天温度比较低。我可以说“今天冷死了,太倒霉了”,也可以说“今天真凉快呀,整个人都神清气爽的”。一种用了负向的表达方式,另一种用了正向的表达方式,让心情完全不同。又如,公司开会,问“出了什么问题”或“接下来我们要怎样做得更好?”两种不同的指向,一句指向了问题框架,另一句指向了结果框架,问题框架会把我们的注意力聚焦在问题上,容易抱怨指责,结果框架会让我们看到更多的资源和能力,更好的发展。

        善用语言,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所有的语言也都是潜意识层面最真正的反映。所以,其实从来没有刀子嘴豆腐心,如果真的是豆腐心,就根本说不出尖酸刻薄伤人的话语。

图片来自网络

        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语言模式,就要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改变他的信念价值观规条,或者让他看到另一种可能,境随心转,心量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大。

        语言是把双刃剑,可以伤人也可以救人。时时从自己的语言开始觉察,修好这颗心。学会倾听和止语,愿我们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给人带来希望和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善用语言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