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第一次直面社会险恶,99%都因为租房

年轻人认识到自己不再是祖国的花朵,应该是从毕业后第一次租房开始的。

前段时间,河南都市频道曝光了一起毕业生租房集体被骗的事件。当事人都是刚刚离开校园的应届生,通过一家中介公司租了房子,并缴纳了一年左右的房租。

没想到刚刚住了不到一个月,房东就通知他们,中介公司并未转交房租,所以房子不能住了。

而当学生们准备集体上门维权的时候,发现当初的中介公司早已人去楼空。

事实上,像这样让每个第一次租房的年轻人倍感焦虑的事件,每一年毕业季都在上演。

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们,渴望用一间精挑细选的房子作为自己新生活的起点。

然而当他们真正惶惶不安地汇入巨大的找房市场,才发现想要在偌大的城市找到一个满意的落脚地,其实并不容易。

租房,是年轻人第一次体会到初入社会的残酷丛林法则。

1.年轻人学则第一条租房经验是假装老练

租房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但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和成人社会短兵相接。

所以你会看到,无数第一次租房的年轻人,在面对这道不得不跨过的坎儿时,表现出了各种近乎丧心病狂的心理状态。

纠结,有时候从找房之前就开始了。

光是决定提前多久开始找房,就能让年轻人在网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攻略里迷失自己。

预留的时间太短,很可能会因为来不及对比,最后“矮子里面拔将军”,匆匆租下并没有这么满意的房子。

但太早开始看房,特别中意的那一套又往往容易被其他竞争者半路劫走。

交出去的定金永远只能约束自己,除非愿意提前多付一段时间的房租当“冤大头”,才能保证中间不出现定金定了个寂寞的戏码。

哪怕是掰着指头算好了适合找房的黄道吉日,一旦进入找中介、挑平台、看房子的环节,又能逼得一群无头苍蝇立刻犯选择困难症。

房东直租可以省不少钱,可一旦遇到什么麻烦的问题,让中介跟房东协商显然会更省心;

大平台的租金和杂费往往比市场均价高出不少,但租小平台,又担心对方遇事推诿甚至卷款跑路;

公司附近的大房子固然让人心动不已,但趋近月收入的租金让新晋社畜们直呼自己不配。

面对这种左边像悬崖右边像深渊的挑战,租房小白们恨不得觉醒自己远古的理科生血脉——

做它17、8八个表格,再把其中的利弊量化成数据一条一条计算出来

与中介、房东的博弈成为了一场充满勾心斗角的人性实验。在这场实验里,对方的每一个动作都能被解读出阴谋论的意味——

还价失败,一定是中介在打心理战;还价成功,那一定还有不小的降价空间。

绝口不提室友,一定是对方在生活习惯上有什么问题;把室友夸得天花乱坠,可能是因为硬件设施实在差强人意。

说手上房源不多的,一定是把最坑的几套介绍了自己;急着介绍更多房子的,只是为了推销更贵的房源……

这些仿佛谍战大戏一般的弯弯绕绕,绝不是年轻人没租过房的多此一举。

第一次租房就像面对一场鱼龙混杂的面试,只有最最资深的HR才能慧眼识珠,一眼相中性价比最高的目标。

而剩下的职场菜鸟,只能眼睁睁地接受自己在反反复复的斟酌后,依然无奈地挑中了“水货”的事实。

2.没被中介套路过,都不好意思说租过房

第一次租房,就像一场王牌全在对家手上的豪赌。

跟中介相互算计,跟房东、二房东还价扯皮……即使小心翼翼地看了无数攻略,记了一堆笔记,最后面对身经百战的对手,没钱没经验的年轻人可能依旧毫无底气。

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妥协是不可避免的。

某机构发布的《2020年毕业季租房洞察报告》显示,约41.5%的受访者表示可接受的租金水平集中在1000-2000元,其次是1000元以下。

而从城市级别来看,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新一线城市,1000-2000元都是主要的可接受价格范围。

对于毕业青年而言,可接受的房租收入比基本是在10%—30%。

但报告同时显示,北上深几个一线城市的合租单间平均价格已经超过了2000 ,其中均价最高的北京,甚至逼近了2500一个月。

而在上个月公布的《2020年6月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租房趋势报告》中提到,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租房市场热度降温明显,但租金仍然在持续上涨。

考虑到一二线城市依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选,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第一次租房的年轻人来说,预算有限,是不他们不得不面临的残酷挑战。

尽管很多人在迈入这个情境之前,都以为自己成了掌控人生的王者,然而等他们下完三五个租房app之后,对于都市生活的滤镜就会碎一地。

“这价格能找着这样的就不错了。”大概会成为他们在权衡生活质量、睡眠时间和钱包胖瘦时自我安慰的麻醉剂。

如果说,缺钱让各位年轻人的第一次租房体验变成了一场赤手空拳的荒野求生,那么在中介这个角色的介入下,这场荒野求生就硬生生被玩成了一局扫雷游戏——

而且是结局不一定有胜者的那种。

当你小心翼翼地迈出第一步,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步到底是陷阱还是惊喜,正如你不知道,中介的下一句话,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在骗鬼。


就像奸诈的广告商们早就已经学会用一句万恶的“图片仅供参考”堵住你的嘴,中介眼里的精装修,只需要把墙刷得花花绿绿、再贴个地砖就已经是最高级别。

而面对你“通勤半小时,紧邻地铁口”的要求,他们也会立刻化身计算能力为负的数学废——

直线距离半小时也算半小时之内,20分钟步行直达地铁口,也不失为一个让年轻人锻炼腿脚的绝佳机会。

整个城市最划算的房子永远建在中介们的嘴里,而拒绝跟他们看房的你,不仅头脑不行,还会错意。

可每当你被图片上精美得像是新楼盘样板间的房子吸引,带着满腔热情前去看房时,面对的要么是摘下滤镜后寒碜了十倍的老破小,要么是中介貌似万分愧疚的道歉——

“您想看的那套昨天刚租出去,要不带您看另一套也挺不错的?”

当你满心遗憾地坐着中介的小电驴走街串巷,用你久未运动的老胳膊老腿爬上没有电梯的居民楼,果不其然,这套所谓“差不多”的房子,实际上跟图差了十万八千里。

面对你的质疑、失望或者是愤怒的情绪,中介们早早就准备好了planB。

把人骗来就是他们的第一目的,而紧随其后的第二步,往往是业界早就约定俗成的租房“心机”。

比如在韩国综艺《帮我找房子吧》的一期节目里,中介先带嘉宾看了一套质量不错的房子。

当对方正在纠结的时候,他又提出带嘉宾去看另一套价格稍贵的房子。

镜头外的嘉宾立刻指出这是中介们惯用的套路——

先展示稍逊一筹的A,再带更有吸引力的B出场时,A就会被迅速遗忘。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轻人第一次直面社会险恶,99%都因为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