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秋,形声字,甲骨文也就是下图中商文字,本义为一种昆虫,后来假借为“秋”,增加“火”字旁和“禾”、到《说文》中为上“禾”、下“火”、右“虫”(此处象形),解释为“秋,禾谷熟也”。战国时期文字简化,省去右边,只留上“禾”、下“火”,并变为左右结构,意义不变。以下为“秋”字的演变和简化过程:

简化后的“秋”字,只保留“禾”和“火”,这里我认为要么是觉得禾谷经过整个夏天如火般太阳的沐浴后成熟,要么是认为谷物收割后需要火烧田,翻耕再种,才留下“禾”、“火”。总之“秋”整个字包含了秋收的主要特征。

对于古代农耕文明来说,秋天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百姓国家都盼望的季节,一年的温饱问题都决定于秋天丰收的好坏。所以在古代,秋天丰收时节都会杀牛宰羊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有个好收成。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诗人左河水《立秋》有言:“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虽说立秋之际,但还是酷暑难忍,所以在很多地方的秋天比夏天还热。因此民间把立秋叫做“秋老虎”,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

虽说立秋之后还有一段时间炎热持续,但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巜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秋天是储藏能量的好时节,对于养生来说,喝粥为宜,不宜吃辛辣上火食物,此时可稍食一些凉性食物。秋季上火之际,人的脾气也容易变得暴躁不安,此时可多阅读,多做瑜伽,来修身养性。

图片发自App


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