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二三事——双城记之石家庄

2010到2018,石家庄到北京,三百公里的距离,难以衡量时光流转,青春记忆。三百公里的距离,不只是淘宝上的邮寄地址,从石家庄桥东区北二环东路17号,变为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更是大学五年求学所走过的心理路程。三百公里于今而言已不算远,但五年求索却也只走出了三百公里。

石家庄

石家庄,真的是一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城市了。从全国范围看,它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且不说北上广深,就同级的各省省会城市而言,它也并不起眼:杭州西湖断桥,杨柳苏堤;成都天府之国,古蜀文明;西安十三朝古都,汉唐气象;武汉长江重镇,九省通衢。就稍稍落后的太原、长春等地,也承载了近代太原会战、长春起义等历史大事件。

石家庄的历史实在太短暂了。

石家庄,除了近代史上一座火车上拉来的城市冠名之外,其声名多倚仗下面的县里帮衬,正定古城、赵州桥、西柏坡等。略值一提的是石家庄西倚太行,有“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和散落太行余脉的古村落。自然风光虽比不了南方秀丽,却有巍巍太行的亘古苍茫......

当然,这以无关石家庄城区了。

就是这样一座过于普通的城市,却承载了我和我的同学们最美好,最风华正茂的五年。

运河桥底下

石家庄城区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五年来我的活动一直固定在学校周边很小的一个范围,东沿胜利大街,北至铁院北路、桃园路,西不过红星街,南抵丰收路,除偶尔突破这个范围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区域活动。直到大五考完研去九易实习,方才把固定活动范围沿建华大街向南扩至槐安路。在那段时间里,才逐渐对槐北路、槐安路、建华大街、煤机街形成的方形区域熟悉起来。

很多在石家庄生活过的人都说石家庄很土,这也不完全错。石家庄除了几个地方如万达、先天下、北国、万象城等购物中心及中山路、裕华路之外,很多地方确实没有都市的感觉,大部分地方是城中村、半城市化的状态,因此不能细究。可能正是这样一种状态,这座城市很包容,谁来都不计较。因此,很多地方就充斥着一种浓郁的市井气息,而运河桥底下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运河桥是北二环的一座立交桥,桥上行车,桥下却成了天然的开放市场。无论冬夏,运河桥遮雨挡雪,为常年在这里谋营生的人提供屏障。一到下午四五点钟,桥底下就开始热闹起来,花鸟鱼虫市场、服装物品、各色吃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物件都能在这里找到。晚上这里热闹非凡,周边的居民闲来无事随意逛逛,匆匆过路行人不走捷径,慢悠悠地穿越市场,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或寻点衣物、或吃喝小聚。

民心河穿桥而过,河水虽不甚干净,但滨河两岸却常有居民晚间遛弯散步,一个老年乐队,常在这里弹唱,一边是夜市生活,一边是滨河步道,引得周边不少人围观。

桥底下的市场何时形成,百姓休闲活动何时在这里开始,不得而知,只知在入学之初便已存在很久,但政府不知何原因禁止了这里的经营活动,却于毕业前亲身经历了。

经营活动禁止了,商贩们不知去哪里谋生计去了,桥底下一下子冷清起来,晚上黑乎乎的,过往行人不愿驻足、老年乐队不知所踪,沿河两岸也人迹难至。后听闻距桥底下不远的民心河边发生了几起不良事件,不知真假。

桥底下与我们而言,是那里的各种吃食,依稀记得这里有很多东西,安徽板面、河南烩面、土家酱香饼、肉夹馍、各种熟食等等。石家庄没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是典型的“拿来主义”。只可惜众多吃食被一下子遣散,只余一两家于路边孤单经营。就是这最后的一两家小摊,伴我们走完了最后的大学生活。

我们常去的是其中一家,好像叫—马哥烧烤,经营者看上去似乎是一对夫妻,女的招呼客人,男的炒菜。夏天一般于下午五点左右出摊,次日凌晨四五点钟收摊,把摊位让给早上卖油条的。所经营之物也较为简单,凉菜、炒菜、烧烤、啤酒、板面等,近十二个小时的经营时间,为夜间上下班的人提供吃的。有跑出租的师傅、来往的路人、旁边钻石水疗馆浓妆艳抹的女子,以及在饭店、歌厅里没喝好,在这进行第二场、第三场的人。下午五点多开始上人,到凌晨三点多钟,一晚上忙忙碌碌,客人络绎不绝,或独自一人,或三五成群,好不热闹!

很多地方的夜生活丰富热烈,庄里虽有却平淡绵长。或许人们是贪恋夜晚的悠闲、凉爽、朦胧和喧哗退去之后的相对宁静,仿佛这个时刻人们才拂去白天的疲惫,忘记生活的艰辛,放松自己,静静的享受食物的滋味与酒的酣畅。

桥底下每天上演的故事很多,每张桌子的食客背后都是一种人生,而小摊夫妻的故事仿佛每天都一样,拾掇食物与招揽客人,人生的壮年部分全部耗在了夜晚,夏夜尚可,冬夜难捱,深夜食堂远没有那么优雅。

摊主,应是一对夫妻
男人还在忙碌,女人困了

人间俗世,书中江湖。古往今来的侠义风范多在文字间传承,而俗世生活,却在斤两之间。江湖之远,远到寻常的市井街巷,屠猪贩履之辈亦是英雄。冯骥才笔下的天津卫多奇人,苏七块、刷子李、泥人张,而燕赵之地仿佛自古便有平民文化,市井之中多英雄。桥底下有英雄乎?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气质,庄里的气质笔者不敢定义,但平民气质应是其中一种。这背后是落后也罢,土也罢,但庄里人的幸福指数常常出人意料的高于其他城市,这或许是其中一个缘由吧。

一部网剧曾反复看过多次,《毛骗》,讲述了庄里的骗子江湖。虽制作粗糙,难登大雅之堂,但却根植于庄里浓厚的平民文化,也常有市井之中的奇人奇事。

庄里像桥底下这样的地方有多少,无从得知。但浸润在夜色之下的人们,以食物为纽带连接在一起的食客与经营者,无不在现实与梦想间,用自己的方式,为至今仍然在生存意义面前迷惘的世界,诠释着坚定,甚至是热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业二三事——双城记之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