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确幸#20180508-15

069 梦与生活

嘈杂的酒席,面色冷淡的家人围坐。他转过身拿出一叠红包,上面写满了字句。她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怕梦醒后忘了写的什么,就想找手机拍下来。找着找着,梦醒了,她果然忘了那些话,只记得最后一个红包上写着“此生誓不离婚,就此别过”。

她想:也好。终于有一个梦,给那些青春写上结局。

————以上,留个资料,给上次还不太成型的故事做素材。

————以下,是碎碎念。

很久没有做完整的梦了。两年前,每天醒来,我都有“卖梦为生”的冲动。光怪陆离又曲折离奇的梦像打开水龙头的水,哗哗直淌。

可这两年,生活的压力,注重外在的学习工作,让我的梦渐渐现实起来。白天没想出来的事,没处理完的工作,到了夜里很自然就继续去处理了。

香菱学诗入迷梦中得佳句这种事,小时以为神奇,自己经历过很多次以后方知正常。我也曾在梦中写诗,编曲哼歌,处理学生和教学的事。最厉害的是有次为了带一个学生去演讲比赛,找不到好的演讲稿切入点,夜里睡觉竟然想到了,一夜梦中斟酌词句,醒来下笔成文流畅无比。比赛时评委互相说这稿子写得真好,于是一等奖手到擒来。

神奇吗?一点都不神奇,我都习以为常。不过是大脑高度紧张的表现。

正因为整天注重外在,那些光怪陆离的梦很少再出现了。我可以轻而易举地分析出自己的梦反应了我内心对什么事情的在意,在什么地方有隐秘的情绪。多去注意梦境中的小细节,结合自己的生活,就可以知道了。但心灵自由驰骋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已经很少有完全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无关的科幻魔幻梦故事梦了。

于是,不再有“卖梦为生”的资格。

我得给自己精简任务,给自己发呆和无所事事的时间,给自己松一松生活的绑,才能回到跃马扬鞭的童年。

不过,我的梦还是五彩斑斓,声色俱全的。有一回梦里一直有旋律环绕,有歌者唱着几句我没听过的歌。醒来后我就靠着对歌词的印象搜索出了那首歌,旋律竟分毫不差,是《她说》。在那之前真没听过(或许大街上无意识听过也说不定,这个没法下断言)。

潇君竟说他的梦是没有色彩的,哎,那做梦还有什么意思呢?别人也会这样吗?我不知道,挺有兴趣。


070 工作与作文

昨晚下班后,和邵老师讨论我的作文教案,再对比这一年接触到的写作,有挺多新发现。

一是作文是有基本技能的。

如何写具体,写生动,写清楚,从小作文课就教。画面感,音乐感,结构感,文章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但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听进去,以致长大了以后也很难用文字来表达基本的东西。

二是好作文也是读出来的。

多读好书,去品味,自然就可以感悟到该怎么写。很多人好书读得很少,却一个劲输出,很久了也没什么进步。笔就变老油条了。

三是有效练习少。

孩子学写作文,人教版的进度非常快。

刚学普通话不久,没有经过充分的说话练习(主要是班级授课制人数太多的原因,若是家庭教师制就很少这个问题了),就让写句子。句子还没有写利索,写具体,写生动,就进入了全篇作文。段落练习直接被略过。

这就导致五六年级的孩子作文还是假大空,光有一个硬邦邦的框框子。长大以后也是一样,空话套话一堆。

成人写东西,也普遍存在这个现象,全篇文,没有一个打动人心的点。

我得承认我自己一偷懒也是这样,很多文章言之无味,光是堆砌。

怎么做可能比较好呢?

花更多的时间做句子练习,段落练习,专题练习。每次练习要有能达成的目标。例如,拆解有画面感的句子写法,总结技能点,应用练习。下回再练习别的时候,这些方法要看时机叠加使用。也就是所说的,刻意练习。


071 植物、二九与潇君

中午走过操场,发现排水沟下面竟长了好些绿茵茵的植物。被石栅栏挡着,看不见具体是什么,只感觉叶子有氤氲之气,绿得自由自在。

无论是怎样艰难的境地,总有生命勇敢地冒出头来。

最近很少和二九玩,它真是三天一个样,长得越来越像泰迪了。它总是喜欢跟着别人的脚步,上次出去玩,有人走过,它就抛下我跟上去了。人夸它:“这小土狗好可爱哇”。我竟无言以对。听说要把它的毛烫卷了才会像泰迪,我有点不愿意。好好的柔顺的毛,烫卷了再去草地里滚,那些草籽多难梳下来啊。

潇君这个学期中午都来帮我,因为自己亲身尝试,他总算真正知道我们的工作有多难做了。相比他,我倒比之前更容易宽容以待了。不过,感谢他,让我轻松不少。

今天他穿了暗红色的衬衫,是以前给他买的,挺帅。他总算愿意听我的话,把好看的衣服拿出来穿,而不是放着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确幸#20180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