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再认识

      三十年前,在自考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时候,我对外国文学非常感兴趣。有人说“有兴趣就有记忆”,这话说的真对。我在所考的哲学、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革命史、写作等十个科目里,外国文学考了最高分。可见当时我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多么浓厚。

      从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到中世纪文学意大利但丁的《神曲》,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集》、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还有十八世纪德国诗人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浪漫诗人海涅的诗歌,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司汤达的《红与黑》、《莫泊桑短篇小说集》、俄国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普希金的诗歌、美国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等。   

      读了这些作品,感觉中国的文化纵向突出。从盘古开天地到如今,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

      外国的文化横向明显。由于历史不长,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文学创作比较繁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把西方文化推到了鼎盛。

      我当时读着这些西方文学作品,可以说对我的冲击力是相当大的。脑海里经常会憧憬着能有朝一日,和心爱的人相会在凯旋门下,手拉手漫步在香榭丽舍大街,徜徉在塞纳河畔,聆听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  …哇塞!这是何等的浪漫情怀啊!

      当时,我经常会做这样的梦,而且一梦就梦了好多年。

      那时,真的很崇尚西方的文化、西方的文明。开始读《圣经》,看《圣经故事》。还在一年里,每周去教堂听道。

      后来,随着阅历的加深,陆续看的资料越来越多,觉得西方文化也不过如此。近些年,看到一些西方政客的虚伪,改变了我对西方的认知。特别是教会主教、会长性侵,颠覆了我的观念。让我觉得信什么都不如信良心。

      现在越来越觉得中国的文化底蕴厚重。从诗歌的开端《诗经》开始,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文化脉络清晰。这是世界文化遗产里独一无二的。做为炎黄子孙,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过去,我们贫穷落后,羡慕西方的世界。现在,祖国在复兴的路上,会越来越好。以后,祖国复兴了,繁荣昌盛了,西方国家就会羡慕我们了。

      祝愿祖国早日复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西文化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