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教师的几点建议: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伴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很多人瞅准了教师这一行业。觉得当一名教师收入还算稳定,而且从心里觉得教师职业相比于其它行业来说还算比较轻松,毕竟一年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带薪休假,而且假期时间还可以自由支配。于是报考老师成为了当今社会职业选择的主流。

在如此激烈竞争中冲杀出来的,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在他们眼中,觉得当好一名老师非常容易,特别是入职小学岗位的教师,更是信心十足,并且还有些不屑一顾。总认为凭借着自己的高学历,教小孩子是手到擒来,十拿九稳的事。但踏上讲台后,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些新教师常常觉得手忙脚乱,没有章法。面对一群“小神兽”,顿感有力使不上,这种现象很容易让新教师产生失败感,从而致使教育质量不高。

那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呢?凭借一些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给刚入职的新教师六条建议。

首先,要有深厚的教育情怀

现在入职小学教师的门槛放的很宽,只要学历达标,考取了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不管当初学的什么专业都可以报考。其实,这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职业弊端,那就是不能像师范毕业生那样系统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及必备的教学基本功。大多都是看好这一职业,而忽视了受教育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虽然年龄小,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作为一名老师,不要把育人当成一种谋生手段,应该有一种非常高的职业认同感,内心里拥有深厚的教育情怀。教师就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是要把自己当成一根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要明确自己育人的责任,面对学生,要蹲下身子去了解他们,去发现他们成长的规律。

其次,要了解入职学校的整体育人文化

刚进入一所学校,就要全面的了解这所学校的育人文化。一所学校的文化直接决定着这所学校的发展方向。有怎样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是什么?是完全按照国家课程上课,还是自主进行了整合?课程设置是否形成体系?教师的成长机制是否完整、科学……好的学校育人文化能够让新入职的教师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缩短实习期。

第三,先从培养孩子的习惯入手

初为人师者,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认真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事项上,认为只要够认真,就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其实不然,作为一名老师,要走进孩子中间去,去了解他们,掌握他们的成长特点,然后有意识的去制定孩子们的各种习惯养成计划,如读书习惯、听课习惯、写字习惯、思考习惯、提问习惯等,这是针对上课制定的一系列习惯养成计划,还有就是针对课外的习惯养成也要制定,如预习习惯、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如厕习惯、文明礼仪习惯、游戏活动习惯等等,计划制定好之后,就要对孩子们进行系统的培训,在最短的时间内养成上述的各种习惯,这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良好习惯一旦形成,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

第四,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在描述教师知识底蕴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各种信息都能够唾手可得,使得孩子们的见识也在不断的增长,好奇心促使着他们能够提出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那么这个时候“一桶水”就不能够满足老师的知识储备,必须要有“长流水”来不断的更新和提升。所以,就促使老师们不断的去学习,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第五,要有一颗爱心

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懂得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要带着一颗爱心去真情投入,对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古人对教师这一职业最好的诠释,学习上严格要求,生活上那就要慈爱关心。当你忘记自己是老师的时候,你就真正走入了孩子中间,成为了他们的朋友和家人,让他们喜欢你,感受到你对他们的那份真情。

第六,不要急于求成,要遵循教育规律

有些老师,刚刚入职想好好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而最容易让领导和家长看到的效果就是学生考了一个好成绩。所以,他们不顾教育规律,随意调整教学难度,加大作业量,甚至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学方式可能短时间内会有明显的效果,但从孩子的未来去看,让学生提前透支了学习动力,很容易形成厌学情绪,长时间处于这样的学习氛围,严重者还会变得抑郁,甚至还有自杀倾向。所以,教育是一种“慢功”,我们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引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与人合作。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那就要有深厚的教育情怀,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事事处处要以“我是一名灵魂工程师”作为座右铭,走进孩子,蹲下身子看孩子,你才能融入孩子们那五彩斑斓的世界,从而正确引领他们茁壮成长。做到这些,你不仅成为了一名合格教师,而且还会走向优秀,走向卓越。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新教师的几点建议: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