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每个人自救的一年

1

可能是对就业市场的敏感,每一条关于招聘或者就业情况的分析,都会点进去看一下。加上最近工作原因,越发让我觉得,今年肯定是每个人都觉得很难熬的一年。

打开手机,弹出一条新闻:2020年,2个月的时间,外卖员新增了56万人。

这是经济的复苏,还是社会的衰退,结合当下这种处境,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

越来越多企业倒闭的背后,是每一个人扛起风险面对巨大压力的壮烈和悲叹。像是原本正常流转的循环链条出现断裂,导致了整个机能缺失,然后崩盘,倒退到最原始的状态。

“企业倒闭”,“店铺转让”,“裁员、降薪”,“就业难”,等词汇,依旧是除了疫情外,占据了各个媒体绝大部分的板块儿。

仿佛眨眼间,就能看到无数个曾经前仆后继的一些人,逐渐拿着盾牌颤颤巍巍地往后退,有的已然卷入了战争,有的纵使退了出来,也已浑身疮痍。

三个月的时间:

2996家影视公司破产;

1万2千多家教育培训机构消失;

1万1千多家旅游企业倒闭;

5万多家小餐馆关门转让;

中国有7.8亿人都在负债;

47.2%的人已经发生了逾期;

失业人群和待业人群都在持续走高。

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没有人给他们指引方向。每个人都在摸索怎么生存下来,曾经定下的计划,仰望的目标,只能都放在脑后,先找一个赚钱养家的渠道。

2020年,我们普通老百姓,好像每一个人都出于自救状态。貌似,这样艰难的一年,每个人都自顾不暇,也只能自救。

从大的层面来讲,国家只能保证你不感染病毒,保证人身安全,14亿人口,这已是承当的最大压力。小到家庭个人,一切都要靠自己疲于奔命,已经没有人来照顾你是否辞职、是否过得好、是否负债多少、是否心情烦躁。

仿佛一瞬间,生死都成了别人眼中走一趟火葬场这样简单的事了 

2

前两天,家里的每一个亲戚陆续走上了复工的道路,大都反馈,今年形势不好,赚不到钱,当地的工人看不上外地的务工者,事情给的少。受到歧视不说,所有的吃穿用度,都没有往常那么方便了,处处看人脸色。还有大批量湖北籍员工,被遣派回来了。

随着国外陆续封城、封国,国内很多进出口贸易,也受到了极大影响,很多货物一直处在积压状态,紧跟着,一批又一批工厂倒闭的名单疯传于各大网络,像是被下了死亡通知书,也有的挂起了“免战牌”。

2020年1-2月,广东省共倒闭企业3.09万家,占全国企业倒闭总数12.5%。

“希望疫情能在一个月内得到控制,否则,工厂将无订单生产,下个月停厂,工人停工。”

“昨天听说外贸单子要停了,老板娘今天接到通知停工,手上的衣服外国都不要了,服服装行业真的是要凉凉。”

“受欧美新冠疫情持续严重影响,企业也面临空前生存压力,工人们又将何去何从?”

东莞黄江:全球最大的制鞋企业,宝成集团的裕元鞋厂,曾经十几万员工的大型工厂,现在人去楼空,一片萧条,令人唏嘘。

“20年心血的厂子,在今天宣布破产倒闭了!负债200万!”时间是2020年3月17日。

欧科半个月前还在大量招工,就在3月19号,欧科突然宣布关闭全球门市,所有临时工解散,所有员工听说解散的消息,当场就哭了。

广东一电子厂,因全球疫情影响,订单取消,物料跟不上,很多员工被迫撤退。

4月,新光集团彻底资不抵债,宣布破产。确认的债务总额为394.5亿元。

暴风影音的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不能正常提供服务,随后,暴风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已全部辞职,公司目前仅剩 10 余人。“暴风”骤退。

出口贸易、汽车制造行业接连陷入困境,东风雷诺汽车退市,武汉工厂关闭,2000多人面临失业风险。

很多工厂曾经每年的产额达百万千万,如今没了销路,不得不关起门,想着接下该怎么去填补这个巨大的漏洞。

房屋上涨、同行竞争、货物囤积、跨界打劫,利润稀薄。导致工厂倒闭、店铺关门,实体商业举步艰难。疫情爆发,管控不断,大街上冷冷清清,成批关门歇业等待着拐点的到来。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大批量的员工,拖着行李箱,在马路牙子上、在工厂门口、在临时搭建的收容处,一脸的失落和茫然。走也走不了,也没有活儿干,何去何从,成了心中随时可能会炸裂的隐形炸弹。 

3

没有哪一个个人能承担得起如此大的风险,也没有哪一个人,在此时,能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因为他们自己都难以为继。

2月12日,国务院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得知,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这还没算上2019年未就业的,以及大片大片的失业人员。

我站在就业老师的立场上,在学生与企业之间对接,让我为难的是,很多还未毕业、即将出校门的专科实习生,没有意识到外面的风云变幻和残酷现实,导致我发布的很多企业他们瞧都不瞧上一眼。他们反倒觉得,我们欠他们什么似的。

也有很多学生找我谈辞职的事,理由千奇百怪:

一个人在外地太辛苦了,加班难受,吃饭难受;

公司的项目发生变动,要换地方,可能不会跟着过去了;

公司没有女孩子;

伙食不好,在外面吃饭一个月得上千块钱,存不到钱;

在这里学不到东西,一个月拿着几千块钱,很迷茫,想辞职出去闯一闯。

我在电话里极力劝导,最后只能说一句:该说的都说了,选择在于你自己。因为我是那种,在不影响自身原则的前提下,不会强迫任何一个学生做选择的性格,这是最起码的尊重。

有学生跟我说,“有没有高大上一点的岗位可以推荐给我的,您发的企业招聘信息都不适合我。最好是技术性强一点的,工资还行的,离家近一点,能有个双休。”而所谓的工资还行,3000都看不上。

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已经无心去说什么。我也不知道,这是学校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这是他们必须面临的被社会“不雕不成器”的必经之路。

五年了,我也很累。

但我每次能想到的,是先克制自己,多学点东西,提升自身价值,而不是,像个盲人一样去判断什么是适合。

好像任何一个人,刨去以往的艰辛不说,唯独今年,真的是很不容易,可以看得见的困难,也有触手可及的烦躁和无奈。譬如,还在挣扎的企业,已经开始强制性要求员工896的上班模式了。

为了什么?生存。比996都还要少睡一个小时的生存。

4

每个人都在自救,就像许多年前各自某生产一样,不同的是,那个时候,有人帮扶。而现在,抱歉,真的没有功夫。发展变成了生存,生存下降到谋生。

残酷吗?何止,简直是惨不忍睹。

在个人的发展上,没有人是救世主,古往今来,从来都是这个道理。你的平步青云,只不过是你自身价值的积累,加上一点别人的引荐。如果你总是等待别人的给予,你会一无所获,这跟自私无关。

就像我在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经常说的一样:我会给你推荐工作,但更多的,我要教会你们怎样获得更好的工作,教你们怎么面试,怎么谈工资,教你们懂职场的礼仪。

与其给你一筐鱼,不如教会你怎么捕鱼。我更信奉这一点。

那么多人生活在同一个国度,虽然没有每个人在这14亿人口当中的排名统计,其实都可以自估一下,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地位。

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某学生,年前投递了100多份简历,全部杳无音讯;

前段时间,BOSS直聘APP崩溃,所有招聘岗位全部关闭。有人在下面评论,一瞬间以为自己被世界抛弃了;

有人年前买了房,背负了高额的房贷;

有人当了老板,投入数十万,此时也血本无归;

抱着电脑、踩着高跟儿鞋,出入高级写字楼的青年男、女,不得不在过红绿灯时,喟叹一下,下一步该怎么办。

他们就像是一群蚂蚁,被人类随意吐下来的唾沫冲击,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毫无招架之力。等缓过神来之后,拍着胸脯说一句好险,又投身到自我的安身立命当中,而不是去关心旁边的蚂蚁怎么样。这是现实。

说到蚂蚁,我们都是。

5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后浪”的文章,网络上很多人针对《后浪》的视频骂声一片,当然,每个人观点不同,但我一直还是坚信,这个时代,不曾辜负任何人。

不管是谁,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踏出的每一步,入坑也好,阔步也罢,都是一种选择,是一场奔赴于自救的持久战役。

疫情也给了每一个人思考的时间,见证了国家之大无畏,也映照出人类的卑微渺小,灾难面试,人人自救,才能重新拼凑起一个圆满的经济链条。如果恰巧有人帮你,那是情分,当感恩于心。

我说的自救,自然不是指的你要挺身而出,干一番大事,这个固然伟大。而是等疫情过去之后,你该怎么面对到来的全新市场。就好比开源节流的过程,一旦闸门打开,在这奔涌的洪水瀑布中,你又该何去何从。

很多人,疫情期间在家,天天打游戏、追剧、睡觉、刷着疫情消息,思考人生,期望有人喊醒他,叫他去学习,教他赚钱。也预计疫情过后,日子还是过一天是一天。

2020年,你打算如何自救?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年,是每个人自救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