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尴尬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的尴尬境遇,临近毕业,择业成了毕业生的“愁”,是进入企业,考取公务员,还是进入事业单位?对于专业性强的大学生来说可能进入对口的企业更能够大展拳脚,想进入体制内的学生有可能专业的原因与心仪的单位失之交臂,在2019年国考省考考生报名与招聘人数的透射出如今就业压力的严峻,除了应届毕业生还有延缓派遣的学长学姐,就业方向大体分这三块,研究生暂且不论,而城市的选择又是一个问题,是留在大学的城市,还是挤进北上广深打拼,又或是回到生你养你的老家?在00年代之前的学生大多受计划生育的影响,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的挂念可能又会成为回家的成因,或者基于心中的雄心壮志踏入一线城市寻找成功的多元,又可能带着独特的想法进入创业的大潮中,大多高校生都处于这个尴尬选择中迷茫,而一旦选择并且努力或许成功或许失败,如果自身不够优秀则是工作选择了你,就这样处于迷茫期的应届毕业生真真正正的踏入了社会。

  在刚踏入社会,在一二线的同学可能是考虑租房,家里有矿的就不说了,毕竟生活成本摆在那,而位于三四线城市的同学可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能一年两年后家里会张罗着买房,而这个社会国情决定了中国家长的“责任”,就是房子首付。在一二线城市租房会被理解,而三四线在工作后要结婚生子没有房子,对于人来说那可以允许,但是现实可能就不答应,一套100平左右的房,均价三四线也要100万才能下来,工作五年内又变成了房奴,可能还是车奴,要想经济完全独立真的没那么简单,是在职场及官场限制中朝九晚五的生活还是有能力成为有能力的自由职业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大多数人都会慢慢叠加生活的压力,各种压力的作用下迸发出所谓的化学反应就是在人生的金字塔中永远无法触及最高的那一层也就是问问自己活着到底想要什么,成为怎样的人,而基于温饱层面,与社会地位层面上下浮动,这是现实的残忍还是社会的造就,对于迷茫的大学生脱去校服的5年是怪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努力,还是怪自己没有一个富裕的家庭?

  是遇见更好的自己去适应社会,还是坚持自我遍体鳞伤?也许就是这样的选择多元化才完成了人的不同,致敬那些生于平凡而又不甘平凡的社会新人,也希望妥协于社会的朋友们能够留点地方真真正正的给自己,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尴尬,引人深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