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遂-鲁西南方言杂谈之人物

龚遂一种画像

龚遂,生卒年不详,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今山东济宁市邹城市)人。

他的轶事典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汉书.龚遂传》中记载,“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刘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焉。”是说他以勇于谏诤,为政清廉而闻名。

再一个事情是说他七十余岁时,渤海郡(在今河北沧县区域)发生严重饥荒,地方官敲骨吸髓,逼得百姓走投无路,纷纷起为“盗贼”,渤海大乱。汉宣帝任命他为渤海太守,他走马上任,刚入渤海郡界,就遣还了前来迎接、保护他的郡兵,旋即移书各地,罢黜专门抓捕造反民众的“捕盗贼吏”,宣布“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一道命令,就轻而易举地把盗乱给平定了,百姓又都能安居乐业了。看来,解决问题不一定要大军压制歼灭。因势利导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之后,龚遂发现当地的民俗不知节俭,人们喜好一些小技艺,不从事耕作。于是,他就以身作则,起居衣食都非常俭朴。同时,他劝百姓从事农业,下令郡内每人种1棵榆树、50本葱、1畦韭菜,每家养2头母猪,5只鸡等明确标准。还规定春夏农忙季节农民不得离开土地,秋冬季节要把打下的粮食贮藏好,还鼓励农民多采菱角、芡实等以备饥年之需。仅几年功夫,郡中百姓都有了许多积蓄,百姓们都安于农事,郡里没了盗贼,百姓家里也有了积蓄,渤海大治。数年后,宣帝召龚遂回京,拜为水衡都尉。不久,龚遂以近80岁的高龄死于任上。由于他为国家安定,人民乐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后世把他当作“循吏”的代表,是对龚遂一生的褒奖和肯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龚遂-鲁西南方言杂谈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