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是游戏的错,还是家长和学校引导不当?

12岁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在网吧熬夜玩游戏导致猝死; 13岁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疑似模仿游戏中翻墙跳楼动作而身亡……近段时间来出现的一些相关案件,背后都有网络沉迷的因素,这提醒我们: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刻不容缓。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能够掌握便成为利器,不能够掌握就会变成奴隶,网络游戏适当的使用能够舒缓身心意志一些,但是使用不当就会网络成瘾,特别是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沉迷游戏消耗了精力、耽误了学业,进而导致精神颓废、身体羸弱;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孩子辨别能力不够,难免造成价值观走偏、行为失范,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违法行为……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

我认为之所以会学生会沉迷网络游戏有以下原因:

第一、社会方面,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出台网络游戏的管理机制,缺乏监管力度;社会网络游戏氛围浓厚,网络环境不健康,同时网络媒体缺乏正确的舆论引导,没有传递正面、积极的正能量;而网络开发商不仅没有对网络进行分级管理,还利用娱乐明星和公众人物为各大游戏代言吸引用户。

第二、网络游戏具有强有力的诱惑。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色情打斗中内容的新鲜诱惑等,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例如类似“吃鸡游游,“王者荣耀”等重量级游戏,多半是打斗闯关、荒岛求生等充满冲突斗争的场景,学生在升级打怪中,能够很好地满足内心的成就感。

第三,学校方面。很多学校缺乏网络教育意识,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并没有紧跟时代潮流,开设网络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同时,学校过于追求学生的成绩,未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对学生自制力、时间观念、生命意义的培养;同时设置的课业繁重,开展的学习活动枯燥,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上。

第四、家长方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影响者孩子,但很多家长自身也痴迷于游戏或者手机中,没有做到以身作则; 另外很多父母没有正确的育儿观念或者是隔代教育问题,家长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当孩子出现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时,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从而引起孩子的起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关系的破裂,另外一些家庭关系不和睦,孩子归属感得不到满足,最后寄情于网络游戏。

第五、学生方面。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展期,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对外在的诱惑难以抵制,一旦接触游戏,便不能自控;同时学生缺乏对事物是非的判断力,盲目跟随,认为不玩游戏就缺乏与同学之间的共同话题,会被被冷落排挤,所以参与伙伴的游戏队伍。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低下,具有厌学情绪,,借助网络游戏来逃避学习责任。

网络游戏是当前教育界关注到的热点话题,而网络游戏沉迷却是教师、家长的心头痛,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强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对于有色情和暴力元素的网络游戏进行限制,并对有关开发商进行高额罚款,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进行相关刑事责任惩罚,提高犯罪成本。而各大互联网平台、电视电影等可以在网络世界发起讨论,客观地讨论网络游戏的利和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游戏,指引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游戏开发商要承担社会责任,做有良心的企业。游戏开发商在开发游戏时,不能钻进钱眼里,在开发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未成年的学生,将游戏内容进行分层设计,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开发符合学生的益智类游戏,并且在程序设定中设置时间限制,比如,同一账号一天内不能超过一小时,连续30分钟游戏时间后暂停15分钟,账号注册必须使用本人身份证号码,同时进行人脸识别,最大限度减少未成年人可玩游戏的时间。

第三、学校要加强网络教育,丰富教育活动形式。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活动,开设网络技术使用课程,提高学生的网络认识,明白网络是把双刃剑,沉迷网络就成为奴隶,倡导学生远离网络游戏,并做好监管工作;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多开展积极有趣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兴趣;同时,教师要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及时就学生的网络沉迷问题共商解决之道。

第四、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科学育儿。从家长做起,多阅读多运动,少做“低头族”,打造书香家庭,给孩子做榜样。家长多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或者在辅导孩子完成作业后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如果孩子有上网需求,家长需要陪伴,引导孩子合理使用互联网,同时控制好使用的时间和次数,指导孩子科学使用网络。

总之,要使网络游戏为我所用,而非我被网络游戏所奴役。那么如何利用,如何把握好这个度?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将需要整个社会自上而下共同努力解决。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是游戏的错,还是家长和学校引导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