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智真业务学习之——日积月累

第二章

解读《指南》“语言”领域

(一)倾听与表达

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误区点拨』

常见误区:

现象:一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就不耐烦地说:“这孩子不知道像谁坏习惯这么多。”甚至对着孩子大喊大叫:“你看看你做的好事!”

诊断:在孩有过错,或存在一些问题的时候,有些家长会习惯性地把一切过失和困难全都归到儿童身上,而认为自己毫无责任”。而事实上,“孩子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得来的。我们都是一种模仿性很强的动物,是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

迷津指点:

身教大于言教,父母和教师都应该谨言慎行。

父母和教师的行为习惯、言行举止、是非标准、价值判断和善恶观念等都会澘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父母和教师应起好表率作用。

平时要与孩子建立亲密的相互信赖的关系,以委婉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其错误性和危害性。

如何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和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言传身教,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教育建议:

1.成人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把话说完。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如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提醒幼儿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如不大声喧哗。

你可能感兴趣的:(灵动智真业务学习之——日积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