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智慧的人生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


作家三毛曾说:“人生如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

人生如茶,走到一半才发现:淡若清风,才是人生最智慧的境界。

幸福的人生需要删繁就简,为人生做减法。


1、精简欲望,如释重负

去年底给自己规划了今年的学习计划,也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切合实际的目标,准确地说,定了好几个不太切合实际的目标。

首先给自己报了十几门培训课程,线上和线下的课程都报了不少,在报名之前再三权衡课程的必要性,到目前为止只学习了两三门课程。

有些课程和工作当下的情况关联性很强,就选择性地学习了一部分;而有些课程仅仅算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开始学习。

其次给自己买了很多纸质书籍,大部分都是专业类的大部头书籍;同时也制定了阅读计划,虽然进度较慢,但好在碎片化的时间几乎都没被浪费掉。

很多人在买书这个动作上会出现一种幻觉,认为买了书就得了书中的知识,所以买了书以后几乎不会看,而是通过买书这个动作让自己获得短期的快感。

然后给自己制定了工作目标,通过在工作上突破一个又一个关卡,获得经验的积累和自身的成长;同时让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这半年可以自由支配的大部分时间几乎都花在了工作上,甚至把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倒不是因为效率过低,而是自己这一头扎的过深。

最后给自己制定了财务目标,虽然从目前来看现实和目标差得挺远,但是这也并不完全是坏事,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审视目标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可以让自己清楚地认识到,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有些事儿不开始永远到不了想去的地方;关键在于是不是每看到一个地方就想去?


2、精简物质,远离焦虑

记得去年底很多朋友和同学给我发了一份家庭必备物质清单,我打开一看就傻眼了,囤这么多有必要吗?有些东西甚至永远都用不到,买来囤着干嘛?

有一次和爱人去一个朋友家,一进门就看到十几袋大米,每一袋都是装的100斤;当时我就问他们是准备卖大米还是?对方说卖什么大米,主要是囤着一家吃。

“这得吃多久啊?以后市场上都不卖大米了吗”?对方说:“万一以后买不到或者不好买不就得饿肚子了”?从某些情况来看确实也是一种远见,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杞人忧天。

还有一次陪爱人去她闺蜜家,在她们聊天的过程中,对方说:每天换衣服和梳妆打扮的时候都特别焦虑,我老婆问对方这有什么好焦虑的?

对方整了一句“不知道怎么选”,选择太多反而不知道选?可能我一辈子都不会为这事儿焦虑,做事果断算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自己穷,不会花那么多钱在衣食住行上。

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囤东西,同时又舍不得扔掉一些废弃的东西,即使永远也用不上的东西,他们也舍不得扔掉,美其名曰“念旧”,幸好是对物念旧,而不是对人。

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有些东西一旦过量,不仅不会增加我们的幸福感,反而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让自己陷入焦虑之中。

这半年大部分开销都花在了学习上面,和投资理财上面,所以物质上花的特别少,我发现当生活越来越简洁的时候,内心反而会越来越充实,也会感到越来越轻松。


3、精简人际,省心省力

年轻时的我们总以为,认识的人越多越好,于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推杯换盏,去呼朋唤友。

随着年龄越大,越喜欢独处,不是不合群,而是不愿浪费时间,去做过多不必要的社交,人生不长,把有限的时间,多留给自己吧,毕竟生活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他人。

今年由于工作的忙碌,花在社交上的次数一个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把仅剩的一部分业余时间花在了课堂的学习上,和爱人一起去共学共修。

在学习中遇到优秀的人,彼此链接,彼此赋能,这样的时间要比花在各种饭局上强很多,在个人成长的路上更轻松更有力量。

人到中年,圈子越来越小,朋友越来越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提升自己和照顾家人身上,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其实朋友并不在多,主要在于能够真心和交心;朋友也不必求锦上添花,若能雪中送炭才好。

余生,请多多珍惜那些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珍惜一路陪自己历经风雨、真正值得信赖和深交的知己。


4、写在最后

在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身上,我们觉得自己得到的还不够多,因此我们都在努力做加法,更多的占有,带给自己更大的欲望,更大的欲望,带来更多的烦恼。

要知道我们真正渴望的生活是:烦恼少一点,痛苦少一点,不安少一点,焦虑少一点。多一物,便多一累;少一事,便少一忧;只有懂得做减法的人生,才是真正智慧的人生。

2022下半年:给幸福加码,给人生做减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上半年:智慧的人生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