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解读——习惯二:以终为始

在这本书中,史蒂芬·柯维对于以终为始做出了解读:“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第二次的创造。

其实这也和我们日常中遇到的业务场景很像。雪智也分享了一下他在智能汽车事业群的项目经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我们现在提倡敏捷开发,无论是产品开发,工具开发,都倡导小步快跑,快速迭代,那么如何能做到呢?首先我们心中要有“终”,即最终构想的蓝图,并将蓝图有机的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时,本次的“终”就是下个迭代的“始”,并且在完成各个小目标时,我们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客户的需求,动态的调整小目标,但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朝向最终的构想在前进。并在敏捷开发在开发流程上有机的将开发,测试等流水线化,将原本臃肿,费时的瀑布型的开发流程有效的打散,其本质方法论也是“以始为终”的体现。

你心中一定要有那个“终”,你才知道应该怎么“始”。这就是:以终为始。你要先通过基于心智的第一次创造,找到你所要去的终点,也就是那个“终”,然后才能通过基于实际的第二次创造,从“始”出发,奔赴终点。

那么如何养成以终为始的习惯呢?要注意三件事。

第一,目标。

当你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你这时候也许会因为某个路口的景色很棒,于是你欣然前往,走着走着,就突然在某个点上感觉到,好像是走错了!所以,当你不知道要去哪里时,停下脚步,思考一下你所要去的地方,这时候反而是种前进。行动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我想要去的地方是哪里,然后找到合适的工具,找到正确的方法,找到对的旅伴,这样才能让你更加快速,更加快乐的到达你想要到达的地方。

而这个目标究竟是什么呢?对于个人,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对于创达,我们创达的愿景是什么?对于项目,我的成功标准是什么?成为第一次创造者,第一步,就是要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坚定地追寻目标。

第二、原则。

有了目标之后,好比开了导航。但我开车上路,总得去遵守交通规则。在书中,这种规则是以个人使命宣言的形式来呈现——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宣言的内容可以因人而异。

你可以把个人使命宣言称为个人原则。对于个人来说,基于正确原则的个人使命宣言也同样是评价一切的标准,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力量源泉。它既是做出任何关键抉择的基础,也是在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情绪下做出日常决策的基础。 只要心中秉持着恒久不变的真理,就能屹立于动荡的环境中。因为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取决于他对自己的本性、人生目标以及价值观的不变信念。

确立了个人原则之后,我们就能随机应变,不必带着成见或偏见来对事态妄加推断,也不必因循守旧地给各种事物定性分类,这样自然能保持一份安全感。

第三,计划及行动。

有了目标,有了原则,那么计划和行动才是真正让这辆车跑起来的发动机。不必担心目标太远,我们还有时间,不必担心阵线很长,积跬步也可至千里。就像雪智说的,将构想蓝图有机的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基于蓝图去小步快跑,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再向前看看,是不是离目标更近了呢?

小结:

以终为始,是把基于心智的第一次创造的那个“终”,作为基于实际的第二次创造的那个“始”。

怎么才能以终为始,成为自己的第一次创造者?要注意:目标、原则、计划及行动。

如果没有第一次创造,许多人都会陷入埋头苦干当中,到头来却发现,你始终奔赴不到你想要去的地方。虽然看上去忙碌不已,或者非常享受,但这种享受,可能只是在山崩之前,坐上了沙发而已。

以上便是本期早播的全部内容,欢迎大家评论交流。

附:以终为始思维导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解读——习惯二:以终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