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为什么有用?

一.背景

        我第一次见到耳穴是在2021年底,我的第一反应是觉得有点太难相信,几个胶布贴耳朵就能调理身体?我小时候吃过中药,内心相信中医,抱着疑问的心态一步步的走进了耳医科学。

二.古籍对耳穴的描述

1.人体的所有经脉都汇聚到外耳,通过外耳可以调理全身

《黄帝内经·灵枢》第二十八篇《口问》中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PS:岐伯告诉皇帝人体的所有脉络都汇聚到耳朵,据此还解释了耳鸣的原因。我在调理耳鸣时,就是依据这一段的内容添加了胃的穴位,效果很好。既然所有脉络都汇聚于耳朵,那么就可以在耳朵通过脉络去调理全身嘛!

《黄帝内经·灵枢》第四篇《邪气脏腑病形》中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晴,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PS:这里明确说明了所有脉络的旁气都经过耳朵。

2.耳朵与脏腑相连,可以调理到脏腑

《黄帝内经·灵枢》第十七篇《脉度篇》中有“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耳能闻五音矣”。PS:我在调理耳鸣、调理下降就是据此添加了肾穴。

《黄帝内经·素问》第四篇《金匮真言论》中有“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PS:这并非指心真正地开窍于耳,而是强调心与耳有强关系。调理实践中发现,大部分熬夜或者过于劳累的人(感觉心脏也很累的感觉),更容易耳鸣。

《黄帝内经·素问》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中有“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PS:耳穴调理实践中发现,耳鸣之人都伴有气过旺或者气虚的表现。这句话也强调了肺、气、耳三者的关系。

《黄帝内经·素问》第二十二篇《脏气法时论》中有“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䀮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补之”。

《医学心悟·伤寒六经见证法》中有“足少阳胆经上络于耳,邪在少阳,则耳聋也”。PS:通过学习经络,我们可知足少阳胆经入听宫穴,直接影响人的听力。因此,我在实践调理耳鸣、耳聋时,都加了胆穴。

三.现代医学对耳穴的认知

现代医学的解剖学认为,耳朵上分布了很多神经。如下图:

这么多神经分布在外耳,我们通过对外耳神经刺激,也一定有相应的刺激反应。因此,法国的马赛耳穴疗法中心、波尔多针灸与耳穴诊疗中心等规模化的耳穴诊疗服务存在于西方,并且人民有一定的接受度。PS:本人未去法国核实两机构的真实性和耳穴诊疗开展的实际情况,资料为网络搜索。

四.耳穴的特点

我认为耳穴调理最重要的特点有4个:安全、有效、便利、知未来。

1.安全

我作为理科生,刚开始认为既然刺激耳穴可以影响相应的器官,那么如果刺激错误了,可能就到导致危害。实际上,有个词语叫“双向调节”。前辈李家琪的论文《360例耳穴调节血压》,发现耳尖放血只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效果而血压正常的患者,血压并不降低,从而证明了耳穴降压有选择性和调平性。换句话说,不在极端情况下,耳穴即便贴错,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伤害。

2.有效

我1万多人次的实践发现,在我个人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一部分穴位配方是老师传授,一部分是自己研究),总体有效率超过80%。

3.便利

       在熟练的情况下,第一次贴耳穴不超过10分钟,后面贴耳穴一次3分钟左右。不用针灸在现场要留针等待,也不用回去熬药、喝药。回去有空的情况下,按压一下耳穴贴即可,方便。

       实施的环境要求也简单,不需要多大的空间,没有坐的地方,可以站着贴耳穴也行。我还在火车站、地铁站内站着给朋友贴过。

4.知未来

       通过观察外耳,可以发现人体存在的问题,包括一些自己没有明显感觉的问题。我在实践中,帮助了好些人发现了初期不易感觉的问题(我推荐到医院去检查,后确诊得到到了验证),比如:发现肺部轻微纤维化、左心房供血功能下降、肺部结节、肠道息肉、子宫肌瘤等。伴随实践经验增加,结合“五行相克”还可以推测出未来身体不适的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耳疗,耳穴,中医,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