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未来的路,曲线比直线更短!

2020开年不到3个月,我们已经迎来了好几只黑天鹅:新冠疫情、美股熔断、南极高温、油价跌穿……

很多人在网上吐槽,说最近几年可以用“玄幻”来形容,各种突发事件,千头万绪,苦于应对。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过去的经验和方法似乎完全失灵了,长期处于病急乱投医的状态。

MIT组织学习大师奥托•夏莫,在其经典著作《U型理论》中告诉我们:既然过去不可取,那么我们就向未来学习

向未来学习,当然不是说我们坐上时光机穿越到未来,向未来的人类取经。而是意味着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甚至整个社会,要勇于清空自己,启用一套不同于以往的操作系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摸索出一条真正的原创之路。

两点之间直线不可达

U型理论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两点之间直线不可达”。举个例子,某公司需要转型,拓展东南亚市场。直线的做法是成立一个国际化团队,做调研,再找一些专家和案例,开几天闭门会,然后向高管层部署战略。

但是问题来了,无论国际化团队怎么使劲,其他部门往往各人自扫门前雪,参与消极。同时国际形势变化太快,战略还没推进,政策发生变化,已经动起来的一线员工和产品部、技术部无法协同,怨声载道。

此时,或许还可以:套用一线企业的经验?照搬商学院的案例?请一位专家?空降一位高管?然而,大量的时间、金钱和心力砸下去之后,我们往往痛苦地发现,别人的鞋永远也无法真正合自己的脚,行业不一样,人员构成不一样,时代不一样,好像做什么都是隔靴搔痒。

U 型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我们不能走捷径、走直线,而要有勇气走一条常人少走的路:潜下去,链接群体创造力的源头,再从源头上浮到行动,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

一潜一浮,从事到人再到事,从外到内再到外,这就是“U”名字的来源。

想要带领团队创新,我们必须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潜下去,再浮上来

这种方法论看似玄妙晦涩,却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其实,刚刚的例子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奥托·夏莫和他在中国的合伙人徐莉俐带领团队,曾支持中国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在东南亚做了一个叫做感知之旅的活动:

把组织的核心高管分成3-5人一组的小组,先“潜下去”,深入到东南亚市场的真实场景中做多面向的感知,包括零售场景、监管、银行甚至竞争对手那里,然后“浮出来”,做了两天的共创会。

这样结晶出来的战略,变成了整个高管团队自然而然的共识。而所形成的跨部门特种部队,也因为有了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而能够灵活搭配,上下同欲。

虽然这个项目才短短4天,却被时任CEO称为“国际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成功取决于干预者的“内在状态”

重大的创新要以不同的方式做事,而不仅仅是谈论新的方法。

U型理论认为:一项干预措施的成功取决于干预者的“内在状态”。

奥托博士不但用 U 型显化了创新的路径,并且用1.0到4.0清晰地区分了内在操作系统的不同状态。

1.0下载

第1层状态叫作“下载”。意思就是我们下载了过去的认知,无论现在发生了什么,都用过去的经验来做判断。举个例子,比如你去开了一个会议,在这个会议里所发生的所有的一切,和你之前料想的并无二致。“哦,他又这么说了,”你觉得这个会议很无聊。这个现象在告诉你,你在整个的会议当中仅仅启用了一个认知模式,就是1.0的下载模式

可以想见卡在1.0里是不幸的,很多人到了40岁左右会陷入到人生了无生趣的中年危机当中,就是因为习惯了下载模式。如果1.0模式的人当了领导,往往就成为了一言堂的权威式领导,留不住人,而组织里边也很难产生创新。

2.0事实式聆听

从1.0换挡到2.0的方法是什么呢?是打开思维,进入到“事实式聆听”。这意味着我们开始睁开双眼,用心聆听和观察,留意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和之前不曾留意的现象。2.0状态要求我们有好奇心,这一层建立在智商(IQ)的基础上。

这个时候,每个人因为成长经历不同,或者代表的利益不同,不同的“事实”和真相开始打架。如果一个组织已经有能力换挡到2.0,那么呈现出来的现象就是会议室里激烈的争吵。这相比于一言堂,已经有了灵活性和进化,但卡在2.0也是很难受的,搞不好就伤了感情,也没有结果。很多会议往往在激烈的争吵之后就不了了之,没有下一步。久而久之,大家宁可回到1.0的一片和谐的状态里。

点击海报即可报名 

3月11日至18日0点,报名立减50元

3.0同理式聆听

2.0 的破局之道在于打开心灵。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开始换位思考。当不同的声音出现的时候,我可以站在别人的视角去感同身受:对方的情绪、假设、信念、价值观、真正的渴望是什么?他的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到底是什么?

这个时候我们就换挡到了3.0状态,叫作“同理式聆听”。3.0状态需要我们有同理心,这一层建立在情商(EQ)的基础上。如果说1.0的领导者是权威的话,2.0就是专家,那么3.0就是教练。在中国有很多的组织在积极地开展教练式领导力的培训,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从2.0换挡到3.0的能力。只有穿越了我们的认知边界,我们才有可能在一个组织当中看见人,关注人,本位主义的边界才开始软化消失,一个团队和组织才有可能产生和而不同的共识。

4.0生成式聆听

“看见人”就会产生共识吗?不一定。那么这个共识是怎么发生的呢?是除了换位思考,我们还必须要打开意志,去到4.0状态里。通俗的说,真正的共识需要我们打开脑、打开心、打开腹。

当我们在4.0的状态里的时候,我们的关注力既 100% 的在内在,同时 100% 的在外在,我们与当下是同在的。我们可以感知到什么正在涌现,感知到那个正在生成的未来。这样的一种状态叫做“生成式聆听”,进入4.0需要意愿的力量,或者说对应了“灵商”(SQ)。

4.0的领导者是一个催化创新的助产士,或者用《赋能》的作者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的话来说,一个园丁型的领导。斯坦利是一位在伊拉克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之下,带领美军打赢神出鬼没的基地组织的将军。他说,“新时代的领导力不是能够下一盘棋的棋手,而是能够培养组织土壤的园丁。”

一个团队如果能通过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三板斧,修炼智商、情商、灵商,进入到4.0状态中,就拥有了无数创造力的源泉

前面提到的感知之旅之所以效果显著,也是因为在旅程之前大家区分了内在操作系统的4个状态,体验了3.0和4.0的换挡。

创新方法论+内在操作系统升级的心法,“内圣外王”,让《U型理论》被誉为“一部引领人类未来的变革之作”。自2012年引入中国后,《U型理论》在阿里巴巴、网易、工商银行、复星等公司开展了多种实践,帮助它们开展战略转型、提升组织创新能力

《U型理论》作者奥托·夏莫是“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的合作伙伴,也是《第五项修炼•心灵篇》的合著者。他作为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资深讲师,曾为戴姆勒、普华永道、富士通等知名企业进行领导力项目培训。

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奥托·夏莫历时8年、访谈150位杰出科学家和企业家,并与彼得•圣吉等人深度会谈一年半,后经长达两年的整理,创建了U型理论。

然而,这本书引入中国后,许多读者慕名买了,但又苦于读不懂。

一方面,《U型理论》融合了心理学、现象学、正念冥想、教练技术、视觉艺术,拥有一套独特的语法和词汇;另一方面,《U型理论》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没有切身实践只看书,就是只学习知识而没能升级内在操作系统,不可能理解透彻。

点击海报即可报名 

3月11日至18日0点,报名立减50元

为此,湛庐阅读特意邀请到U型理论深度实践者徐莉俐老师,带领大家用精读的形式一起研习《U型理论》,她将带给你——

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案例来解释博大精深的理论框架,让你能够早一步领略U型理论的真意。

在精读班中设置简易的实践练习,帮你切身体会U型理论带来的效果。

讲述《U型理论》自出版以来的最新进展,让你读到一本2020年版本的《U型理论》。

《U型理论》精读班详情

领读官介绍

徐莉俐

自然流现研究院中国合伙人

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顾问

● 将U型理论引入中国的领头人。她是《U型理论》作者奥托·夏莫在中国的合伙人,也是《U型理论》《U型变革》中文版的审校者。

● U型理论深度实践者。2012年起,她带领中国团队与奥托·夏莫、彼得·圣吉共同服务于浙江、上海、京津冀等地的跨界创新。之后与多家中国领头企业深度合作,开展了诸如工商银行大数据、阿里巴巴组织部感知之旅和蚂蚁金服国际化战略转型等项目。近期和湖畔大学、腾讯大学B轮、C轮的创新创业组织一起,把系统意识升级通过教练圆圈、3D建模等工具落地,并与科技基础设施结合,开展科技赋能的组织意识进化探索。

● U型理论布道者。在大型慕课u.lab中,她作为奥托博士的助教,面向全球10万以上学员教授U型理论。u.lab慕课在2015年荣获 MIT 最佳教学奖和清华学堂在线最佳慕课奖。

▎精读大纲

▎谁适合读

●管理者和领导者

●人力资源(HR)和组织发展(OD)

●咨询师、引导师、教练

●创业者、艺术家

●社会组织人士

●社会治理研究者和政府部门

▎什么是精读班

在领读官的带领之下,每天阅读1小时,通过15至30天的投入,真正把一本好书读完、读懂、读透。

定时、定量、定标

● 听一讲:收听领读官对相关章节的深入解读。

● 读一章:回到书本完成相关章节的亲身阅读。

● 做一题:练习巩固加深相关章节的理解领悟。

▎精读班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

领读音频不仅仅起到梳理框架、标明重点、解答难点、分享启发等作用,更重要的,领读音频旨在开启收听、阅读、做题等一整套完备的阅读动作。读书不是舒服的事情,读书是耗费心力的,精读班的实质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阅读训练营。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往未来的路,曲线比直线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