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

在成为教师之后,我曾经有幸参加过几次“儿童哲学”的培训,每一次学习都使我对教育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有新的认识。知识学习常常告诉孩子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答案,而儿童哲学教育却不追求最终的真理,而是关注追求真理的过程。

儿童哲学教育并不单单是一种思维培训,而是要让每个人不断地对周遭事物、对我们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自身与世界的关系进行发问和探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儿童哲学的每一节课大概设置六个环节:

1.建立规则:

轮流讲话

互帮互助

尊重彼此

观点没有对错之分

2.热身活动:建立哲学探究思维模式的小游戏

大风吹:抢凳子

物品发散思维联想

3.刺激物引入

时政新闻

短视频

引发思考的小故事或诗歌

某个角色的照片或映像

音乐

小物件

艺术作品

4.独立思考

一分钟反思并收集想法

5.最初的词语

组内分享想法和情感

6.提出开放性问题:

发展信息与想法。

我曾经尝试过组织孩子对班里发生的小争端进行讨论,每个孩子都能在“不争辩、不出神、不取笑”的讨论环境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思考结晶,对一件事情有更深的认识,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我深切感受到这种对过程的执着、对关系的探寻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很多时候,成人的道德说教不能深入孩子的内心,无法让孩子从心底产生认同感。而通过儿童哲学课,让孩子自己去描述事实、提出观点、倾听他人观点、反思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新的认识,这样一个过程却能让孩子的内心产生巨大的变化。说教当然是最省事的方式,而探讨的过程则相对来说比较费时费力。但教育的土壤从不撒谎,哪里肥沃,哪里就能开出美丽的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