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希望和热爱无处不在

“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这句话是古书上对谷雨这个节气的记载。第一眼看到时,就被美到了。深深惊叹于汉语这种文字的神奇,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了好多个画面。谷雨这天,看着这几个字,觉得中文好美。四月的生机勃勃,也影响到了四月的人类,他们和动物植物一样,在冬日的寒气一扫而光的四月,铆足了劲儿,快速地开花结果抽穗,我觉得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

一、化身百变职场达人

1.  4月6日被学校聘任为教研团队、高中部工作委员会成员。

教研团队和工委是新校长来以后采取的新的改革措施之一,以后在学校的教研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将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虽然感觉到自己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还是很高兴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以后要更加注重自己专业能力方面的成长,尽量去影响到更多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2.  4月19日协助成立我校第一个读书会“润心阁”。

之前有跟师父聊过想要在我们学校成立一个读书团体这样的想法,没想到之后不久,校长在会上就说了。然后阴差阳错的,老公居然成了读书会的会长。哈哈,对于这样一个懒散惯了的人,新的职位确实也给他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不过我很开心,因为能够感觉到他其实也是希望被看到被重视的。以后我会尽力帮助他,不对,应该是作为读书会的成员,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协助他更好的开展工作,让阅读影响到更多的老师和学生。

3.  4月5日-4月21日“同课异构”文科组听课活动,并对高中英语进行点评。

这是进入到教研团队以来开展的第一次活动。听了好几位老师的课,确实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老中青教师的各自优缺点,每一位老师自身性格对于其课堂性格的影响,以及一个老师的学科素养对于课堂驾驭能力的影响等。

其中让印象最深刻的是田雨老师和袁波老师的语文课。田雨老师的课就像涓涓细流,在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了她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和一环一环的引导,她的这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是最值得我佩服的;袁波老师的课则给人更像是百家讲坛的感觉,虽然没有严格按照教学设计的固有模式进行,但是他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让人叹为观止,以后我也要多读书,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有趣。

提到听课,其实我在几周前的一个周末偷偷跑到一中去听了两节二中和一中高中的英语课。就是想看看传说中的县城老师和学生和我们相比到底有多牛。但是听完以后,说实话,感觉除了学生的听说能力稍微好一些之外,其他的也都差不多。但是一中和二中老师用的都是英语教学,这种方式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到底效果怎样呢,我觉得还是需要打个问号。

最后两节是高中英语,作为教研组组长,我做了点评和总结。虽然上台之前稍稍有点紧张,但是镇定了一会,说的就流利多了。当前其实最应该解决的就是学生开口说的问题,当然也包括英语老师开口说的问题,也许以后应该举办一些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英语口语主题活动,增强大家对于听说的自信心和兴趣。

4.  4月22日和学生以及家长听了一次校园励志演讲。

我们的学生深处农村,绝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环境的影响,不良的习惯,这些都在无形中侵蚀着他们的理想和自律能力,22号学校请来了一位“演讲大师”,让所有的学生和家长一起听了演讲。虽然这个演讲当中确实有一些太过夸张和情绪化的东西,但是单纯的就激励孩子们的这个角度讲,还是很有作用的。在演讲老师和音乐的渲染下,很多学生,包括很多老师都留下了泪水。

我注意到,在演讲的开头,他用到了类似于催眠和不断暗示这样的方法。例如让听众跟随他说一些话,做一些手势。一开始大家可能觉得好玩,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尤其是当周围所有的人都在跟随一个人的动作和语言不断热情的重复和呼喊之后,所有人慢慢放下了心里戒备,开始逐渐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和意识都放在了演讲者那里。然后他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利用大量的画面和事例,夹杂着一些幽默的语言,很快就让学生受到了他的影响。

最后再用音乐作为辅助,让学生闭上眼睛沉浸在思绪里,感受着自己从小到大和父母在一起,以及自己不在父母身边时发生的点点滴滴,反思自己的行为,最终跟随老师起誓努力拼搏。说实话对于这种活动我一开始是比较排斥的,始终觉得只有一个个体自己沉下心来开始自我思考,在冷静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才是比较靠谱的。但是,经过了这件事,我也看到了演讲的强大力量。怪不得西方国家领导人竞选的时候,演讲能力这么重要。

我在想,可不可以在教学的时候也把这些演讲技巧使用起来,因为我们面对的毕竟是自制力有限的未成年人,如果能够更加有效的让他们把时间和注意力放到学习上面来,方法只要没有害处,应该都是可以尝试的。

5.  4月23日协助老公开展读书会组织的读书日活动。

一大早老公就说领导安排制作一个读书日的宣传片在校园的大屏幕上投放。我帮他找了一些素材,然后就去上课了。没想到回来的时候他还在电脑上趴着,正在修改。

中午吃完饭,简单的讨论了一下,他就去组织活动了。请了一些老师,给读书会的学生们讲了读书的意义,读书的方法,又推荐了一些优秀的书籍和作者。我夸他组织能力还不错,就是普通话说得有点磕巴,他说自己现在唯一遗憾的就是肚子里的墨水还有点少,正好可以成为逼他多看点书的理由!

6.  4月27日担任我校“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活动主持人。

准备了差不多一星期,从准备服装,写串词到排练,在上课之余,组织其他三位主持老师一起排练。我记得活动开始的前一晚我们一直弄到了十一点半。不过付出总有收获,除了那天下午化妆师来的有点儿晚,化妆完有点迟,还有天气不好气温很低风很大以外,我们四个人的表现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还好大家都没有感冒。那天办公室里一位老师说,有家长居然说我们学校是专门从天水市上请来的专业主持人,哈哈。

其实小时候我的梦想之一就是主持人,拿着话筒站在大大的舞台上,就像春晚主持那样,眼里放光,气质出众。虽然没能成为专业主持,但是这几次的锻炼,确实也让我过了一把主持瘾,也让自己更加自信,不怯场了。

二、下班的时候也不闲着

1.清明节带着两宝和爷爷一起去上坟。

本来就想着让他们两去祖先坟前祭拜一下,除了让他们传承这个习俗,得到祖先庇佑以外,也是让他们体会一下传统文化的好机会。结果奶奶也这么想,于是安排上了。正好那两天下过雨,山路很滑很难走,但是两个小家伙跑的很快,倒把我丢到了后面。我觉得这也是一次和逝者对话和产生链接的机会,让自己在世间生活的更有力量。

2.送走单招学生。

单招学生走之前跟他们合影留念,让全班同学一起唱歌拍了视频,也给了他们最真心的祝福。不管选择哪一条路,只要有一颗向上的心,总是会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其中一个女孩儿走以后加了我的微信,我把大家一起唱歌的视频发给她,她很开心,给我发信息说她虽然没有经常跟我说话,但是她很喜欢我,我代课以后她的英语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这让我真的很感动很开心。

3.继续参加每周一次的千询读书会。

和来自各地的不同职业的小姐姐们畅谈,为她们唱歌,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4.做了一个长难句专题PPT。

把之前我在做题的时候总结的方法和例子汇总了一下,学生掌握的还是很不错的。

5.参加新东方的培训课程

这个课程是专门针对农村老师在听说方面比较薄弱的特点设置的,很有实用性,坚持学下去。

三、也许我可以做的更好

1.运动时间太少

只是做了几次操,户外散步,跑步没有进行,从这个月要真正动起来呀呀呀。

2.自己做饭做的少

因为这个月我和老公都很忙,经常去食堂或者外面去吃,感觉吃的不是很健康,以后要弄些简单的食材,提前做好准备,好好吃饭。

3.娱乐少

除了自己手机上偶尔KK歌,没有看电影也没有和朋友聊天的时间,总体上感觉会有一点压抑。以后要让自己劳逸结合才对。

4.读书少

上次听课让我感觉自己想读的书很多,但是真正没读多少,抽时间,每天哪怕十五分钟。

总体上说,因为各种原因,这个月工作方面占据了太多的时间,但我想这也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有关联的。以后还是要想办法让自己效率更高,还有一些实在是比较形式主义的事情,能推就推,不能让时间太满,因为最好的风景画往往都需要大量留白。

四、欣喜地看到自己的成长

1.更加自信成熟,不再那么恐惧他人的评判。

这次主持,很多人都说我气场很足。很难相信,多年前那个害羞怯懦,人前不敢说话的小姑娘会慢慢变成今天的模样,我觉得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成长的结果,让我不再那么害怕他们的评判,让我能更加宽容的对待自己和别人。

2.发现自己对于古典诗歌的热爱。

越来越发现自己对于古诗还是一如既往的喜爱。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在家里的旧书架上翻出来了一本宋词三百首,已经发黄的书页,一看就知道是好多年前的书,但是我却如获至宝,每天都会摘抄背诵。没有任何人督促我,单纯因为热带。现在都还记得当时背过的清平乐,“大儿锄豆西东,二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随着年龄增长,这份热爱越发深沉了,爱就行动起来吧,读诗,抄诗,品诗,Yes。

3.真诚地向他人学习。

其实现在想想,自己在学生时代,真的是一个善于嫉妒的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好的一面,就会忍不住感到愤怒和绝望。其实归根到底,都是自信不足的体现。因为从小就被父母拿别人的长处来比自己的短处,于是无形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就成为了自己扎在心头的那根毒刺。随着跟自己慢慢和解,随着更加自信,我也真的开始打开自己的内心,真诚的赞美别人,客观地看到别人的优点,并且能向别人学习了,尤其这次听课,真的让我感觉到自己在这方面的进步。

4.能够觉察到自己做那些事在取悦别人,而不是自己真的开心。

这份察觉对我来说,来的真的很不容易。因为从小我的认知就是“别人会怎样想”。虽然现在的我还是会经常为了让别人开心而做一些事,但是相比以前,我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去区分“悦人”和“悦己”之间的区别,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加油。

5.面对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时候,不会像以前那样充满亏欠感。

记得我还没结婚的时候,婶婶就跟我说过,你以后不能光顾着自己,还要想想家里人才对。我的周围充斥着太多类似于“女孩子嫁出去就是赔钱货”这样的观点,还有无数父母在女儿成家以后互相炫耀自己女儿给娘家带来的好处,如果没有这些好处的女儿便被视为“不孝”。所以,我身边大部分的女人都会在结婚后背负着这样的亏欠感。她们带着这样的亏欠感,在婆家和娘家之间疲于奔命,自己稍微过得好一点就觉得对不起父母家人。

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我的成长和我读过的书,我见过的人,让我慢慢发现,自己这样的亏欠感并不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什么好的东西,反而只会让我的快乐和幸福离我越来越远。

尤其是学习了关于原生家庭的知识之后,我开始理解父母,开始理解这些亏欠感的来源,开始真正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并且想办法让亏欠感这个隐形的墙壁从我和原生家庭中间抽离出来。我发现,这样做之后,我能真正以一个独立的人的方式去真心的爱他们,而不是用亏欠感对待他们。

因为这种亏欠感,我始终对父母心怀怜悯,认为他们生我们这些孩子就是毁了他们幸福的元凶;因为这种亏欠感,我总是觉得自己不配拥有,不配享受。现在想想这究竟是多么荒谬的东西,因为父母和子女,总是希望对方是幸福的。

挥别美丽忙碌的四月,五月已经向我奔赴而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月:希望和热爱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