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求职这件事儿

图片来自网络

求职,应该是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事儿,除非一毕业便开始自主创业、家族企业继承或者自由职业等,大多数人一毕业或者换工作时都可能要面临求职的问题。而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求职应该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因为除掉读书与退休的时间,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主要集中在中间的几十年,而每次的求职可能都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每次的变换是值得慎重选择与好好规划的。

每更换一次平台,求职者可能会结合自己的未来发展、能力提升等诉求,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公司的发展空间及薪酬福利待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不同的阶段,对于职业发展的选择也各有侧重点。作为一名HR,能够理解求职者多方面的考虑与选择的慎重,所以对于公司与岗位的信息会尽量全面的告知,对于求职者各种详细的问询也会尽力的去解答。但过程中总还是会遇到各种情况,坚定的,纠结的,反反复复的。。。

最近几天就遇到了一个特别纠结的求职者。公司想招一个法务人员,前期推荐了部分律所或企业法务工作人员,部门不是很满意,期望可以寻找一个有法院工作背景的人,于是在猎头的推荐下,面试了几位候选人,其中的一位有过10年法院工作背景,综合评估下来比较适合;候选人也表示了想跳出体制内,加入我们行业与公司的愿望,于是综合评估确认后很快的进行了录用审批流程的推进。于是,与候选人进一步沟通了我们后续的流程,需要提交的材料等,再次确认了期望的薪资待遇等;经薪酬绩效组评估以及与领导沟通后,把初步意向的直接薪资以及公司福利情况等全面的先向候选人做了反馈,中间候选人问了很多职业发展以及公司加班情况等问题,也一一做了解答,对于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还让部门的条线负责人专门与她做了沟通。后面对于初步的薪资等不是特别满意,有些想放弃这边机会。但是部门比较想录用,于是进一步沟通,后续了解到其实薪资有满足当时的期望水平,但是候选人从体制内出来又顾虑到自己的公务员职级以及安全稳定性,所以想进入企业后有比较大的涨幅,而且从候选人的条件来说,下家企业有可能要做到退休了,于是考虑比较多,这综合的考虑可以理解,所以过程中一直努力去做沟通与协调。但是后面的沟通中有点感觉候选人既期望跳出体制内的束缚,能够在高度市场化的金融行业中寻得发展,但是又希望能够保持体制内的安全与稳定。但是鱼和熊掌怎可兼得,两边总是要有所取舍。以至于后面沟通中,对于薪资提出了很高的期望,甚至与原先相比要翻倍了,候选人本身在的岗位在公务员体系中已经算比较高的,一定的涨幅与期望可以理解;但是综合判断有些要求过度了;当时也从各方面与候选人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这时部门还是有些坚持想用,于是对于候选人我们打算做一个专业的评估,同时其他候选人也想同步再对比看下。全面分析的沟通以及后面猎头顾问的综合反馈,最终候选人同意了,我们在初步沟通的基础上薪资有所涨幅,这样流程就走下去了。岂止过了2天,候选人又传来消息说之前同事出来就比较难,她先与领导沟通了下,结果被骂了一顿,于是综合考虑还是放弃机会,不出来了。

到最后,我已经对于这个候选人有些无力了,其实在沟通的过程中,就感觉到了候选人的纠结,以及各种想法的变化,当时也有建议部门再看看其他人。果不然经历两三番来与不来的周折,最后还是放弃。对于这个候选人,应该是这几年工作中遇到的沟通的情况最多的人之一。面试过程中感觉还是不错,但是后续的沟通细节中真的是感觉有些崩溃了。对于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没有彻底想好,于是在两种可能会很相反的选择中纠结不定。以至于过程中反反复复,也容易受到他人想法的左右。其实从人力角度,具体谈判过程中的细节沟通还是很体现求职者的实际状态的,或许比面试过程中更能体现候选人的各方面能力与特质。

所以在此,也想建议求职者们在求职前需要先想好自己要什么,想进入怎样的行业与岗位,下份工作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固然岗位与职级待遇各方面都满足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前后的工作总会各有利弊,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下一步的方向。

诚然,求职路上可能会听到各方意见与说法,也会有各种选择与纠结,但最终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清晰的认识与分析自我很重要。同时对于求职选择时,建议可以用下生涯规划决策平衡单等工具,理性而慎重的做出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求职这件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