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一坛自醉的美酒,你喝得心甘情愿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天蹦出的信息流推送里,加入了不少实体商业的现状报道,这突然令我响起前几年开始红起来的运动网红品牌——“超级猩猩”。

“超级猩猩”把自己定位为【城市运动橱窗】,具体来说就是将集装箱改造成为运动健身教室,通过线上的智能化预约系统,一改过去健身馆一锤子买卖的年卡预售模式,搞课程零售经营。


“超级猩猩”的每节课都是单次收费的,随约随练,随来随走,单次68-180左右的收费标准完美匹配年轻人碎片化的生活时间,加上潮范尽显的设计风格,瞬间成为年轻人的健身圣地以及压力释放所。


当然这都不是重点,之所以能突然想到“超级猩猩”,大概是本次疫情全国众志成城支援湖北的行为让我这段时间高频次看到“共情”“共识”“共克时艰”等等词汇,这悄然唤醒了我在一年前聆听“超级猩猩”CEO跳跳分享公司内部管理有关公司文化的部分。

今天,让我们谈谈信仰。


01、零分答卷,超级猩猩的“至暗时刻”

最初“超级猩猩”的融资阶段是受尽质疑的,在大部分投资人看来,“超级猩猩”虽然有很好的创始故事与卖相,但其本质却占尽了“三大选择黑洞”:

·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风口选择了实体商业,边际成本也太高了,瞅瞅人家淘宝!

· 在实体商业诸多选项中偏偏挑上标准化最难的服务交付,千店千面,品牌有什么用?

· 在服务交付领域放弃了人的享乐本性,选择反人性的“健身行业”,还按次?人家健身馆赚的就是预付与实际的服务交付差,你怎么盈利?

那么“超级猩猩”是凭借什么一举破掉这三个黑洞,成就健身品牌的?因为要讲信仰,所以重点说说第二条——服务型商业究竟怎么保证以人为本的服务标准化?

来看看全球服务型企业的规模就不难发现,服务型商业存在非常明显的顶层天花板,服务型行业标准化最考量的是管理能力,而管理能力的一般细化就是制定服务标准,这差不多是所有企业解决服务标准化的不二法门,海底捞就是这么干的。

但,这只不过是一边拿着规范之刀架在员工脖子上要求员工必须执行,一边用相对高额的薪酬封住员工拒绝执行的本性。

人,总归是会出错的,会有七情六欲,会有生理周期,当然也会有偷懒的本性。怎么办?

再缜密严格的规则也防不住执行过程跑偏,最终导致服务型企业一旦超过某个发展规模,口碑就会随着服务的走形一落千丈,海底捞还算好,毕竟最终交付的是餐饮本身,火锅标准化容易,但健身、美妆甚至教育这种全程服务交付的,这简直是在踩钢丝。

在这个信息爆炸传播的时代,所有服务细节的缺失,都会放大成为终结品牌企业的“催命符”。

开局0-3,超级猩猩该如何逆境翻盘?


02、仰头,一起看见夜空的星光

所有的创新,都是旧事物的新组合。

“超级猩猩”作为代表潮流运动的先锋品牌,却选择了几乎无人重视的公司文化作为切口,唤起公司员工的“集体无意识信仰”。

“超级猩猩”的选择其实很基础——用公司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去串联公司的集体共识。

谈到使命、愿景、价值观这种种,大多数人想到的一定是贴在公司墙上路过无数次却不一定瞧上一眼,唯有公司集体活动需要喊口号时,才恍然间挖空记忆去回想的糟粕。

但CEO跳跳却不这么看,从公司艰苦创立的那一刻起,从公司决心打破行业规范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的那一刻起,支持着公司沿着目标前进的源动力,是绝对不能弱化和动摇的。尤其是服务交付行业,公司说什么未必有人在意,但公司在做什么却必然显毫毕露地铺陈在每一节用户的真实体验中。

何况这种按次付费的经营模式几乎是没有任何余地的“多次博弈”,在口碑和复购率的双重标准下,能否上下一心对外一致地传达品牌力量和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所有伟大公司都是信仰共同体」

首先,“超级猩猩”以影响更多人健身作为公司使命。

这个使命是跳跳在看到很多来健身年轻人的状态后想到的,每一个来上课的学员其实都有着迥异的初心,有的是为了减脂塑形,有的是调整心肺状态,而有的纯粹是为了流汗减压让自己和自己对话,跳跳意识到当教练与学员是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而健身是极佳媒介的时候,健身其实就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它既能激励人们蜕变,又能让每一个教练得到在以往健身馆感受不到的尊重与被需要感。这种被需要恰恰是马斯洛模型中非常重要的本质需求,是极强的内在驱动力。

于是,当「影响给更多人健身」的使命被确立以后,每一个教练为了不负学员的期待拼尽全力,成为了大家的集体意识,这种意识达成了“超级猩猩”不可思议的5年教练流失率为零的奇迹。

而价值观层面,“超级猩猩”将SUPER分别内化与外化,构成了「一个公平、正义、诚实的世界」和「一个温暖、活力、坚毅的自己」两句格言。

“超级猩猩”关于如何用使命价值观来管理企业的内在逻辑非常值得借鉴。

那就是,价值观首先肯定是公司创始人发自内心的信仰,是自己人格的外化;然后凭借着价值观特质,吸引了接受公司的首批伙伴与用户来认同并共同捍卫信仰;再来,随着公司的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更多人加入到这个价值观中来,形成合力;而最终,公司就成为这一群人信仰的共同体,大家依靠着信仰本身的价值与惯性去发展。苹果、谷歌等世界伟大的公司无不是这样影响着员工和界。


03、宗教学,以神之名的凌驾与希望

再延伸一点来说,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宗教学用科学方法研究了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发展历程、宗旨教义、核心思想等等,总结出宗教发展的一般核心价值,为“超余”,即超越一般能力之上的统治性力量,也就是神明。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不断与自然共存且抗争,并从中学会理解自然的历史。当人遇到不能解释的现象时,就需要根据当下的认知给予看似符合事实的解释,解释的终极自然就是神明,宗教信仰由此而生。可以这样理解,不同教派的神明就是不同族群的信仰图腾,这些图腾帮助人类解释理解世界(当然是错的)、熬过苦难、集结力量发展至今。

拿犹太教举例,犹太教最初是一个部族教,信奉神明雅威,后来这个游牧部族来到迦南,也就是今天以色列、黎巴嫩一带。迦南本地宗教拜的却不是部族神,而是宇宙神巴力神。这就当然和犹太教的信仰发生严重冲突,世界只有一个宇宙,那么就应该只有一位神明,于是犹太教为了让自己的信仰自洽,将雅威升级成宇宙神,并将所有其它的宗教信仰都称之为“假神”,这就是一神二元的结构。

也正是犹太教拥有集体信仰,才让犹太人将自身的“大流散”看作神明对自己的考验,是为了向世界传播雅威,苦难才有了对应的意义和尽头。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未曾暗淡过。

星座是信仰,让我们在彼此的陌生中产生联系并相信缘分;

价值观是信仰,我们追寻先贤的理论和价值判断,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

或者可以换句话来说,人类组织凭借基于想象中的信仰才得以与困境对抗,发展至今。

宗教、公司、世界观......甚至国别,有哪样不是我们给自己种下的定义秩序,但这又何妨呢?

不管这个世界有没有生命女神,我们终将延续不息,以我们内心的信仰之名。

当然,信仰在给予力量的同时,也筑起了藩篱与高墙。公司的价值网与组织心智困局、个人信念的偏执癫狂,无一不在现世造就了无数的败局与颠覆,下次我们来讲讲这个?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仰,一坛自醉的美酒,你喝得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