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藏品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火?

前段时间,人民网通过微博平台科普了一番数字藏品与NFT的区别;随后,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红韬表示,到2025年,元宇宙产业规模预计突破3500亿元规模。


数字藏品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区块链技术,为特定的作品或艺术品生成唯一的数字凭证,在保护数字版权的前提下,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以及使用。

而说到数字藏品,我们就不得不提到NFT,也就是非同质化代币,全称是Non-fungible token。

美国艺术家迈克·温克尔曼的数字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在2021年经过14天的网上竞价,最终以人民币约4.5亿成交,创造了当年的NFT价位记录。后续也有越来越多的数字作品以天价成交。从而让更多的“艺术”进入了NFT,让更多的产品看到了破圈和赚钱的可能。这一年也被称为“NFT”之年。


那么,数字藏品和NFT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国外的NFT大多是建立在公链上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交易、编辑;而数字藏品是基于联盟区块链技术生成和分发的,其强调的是收藏功能,流通和交易功能有所弱化,其炒作属性更是被严格控制,因此,也被认为是具备部分功能的NFT。

为了和NFT区分开来,数字藏品坚持合规原则,脱离NFT的金融属性和流通价值,在数字版权、文创等领域的应用,为创意生态带来了诸多核心功能,创造了一种可识别、可追溯的新型文化消费。

国内数字藏品生态的现状

国内数字藏品生态的底层是区块链,因为不涉及虚拟货币的相关产业链,且二级市场发展较慢,相较国外NFT生态要更简单。根据发行平台的主体和功能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自身有区块链的互联网大厂

以搭建应用的方式推出数字藏品发行平台,在技术和资源商更强,但合规性面临着较大压力。

自带丰富内容资源的发行平台

有着丰富且极具辨识度的内容资源,具备一定的受众基础。

发行和流通都包含的数字藏品平台

发行数字藏品的门槛低,普通用户也能发行,流通性好,支持同步到OpenSea等海外流通平台。

因为数字藏品和NFT天然的接近性,促使了许多头部互联网企业布局NFT。


NFT数字藏品的行话:

1,空投:想用户赠送数字代币,免费发送数字藏品,一般有顺序发送和抽奖发送两种形式。

2,盲盒:通过抢购兑换获得盲盒,有一定概率开到指定收藏

3,持仓:拥有数字藏品收藏Zui多的成员

4,抢购:后台设置的用户或拥有收藏的用户有抢购权限

5,合成:平台活动。同系列或不同系列的指定系列Zui终组合成一个新系列。玩家使用的收藏品一般会被销毁,从而产生新的收藏品,通常伴随着赋能等活动。

6,赋能:指赋予数字藏品的各种后续能力,如优先购买、优先抢夺、分红、实物赠送等。

7,转赠:可以在指定时间后将收藏品捐赠给您的朋友(转入对方账户)

8,个人展馆:3D模型展示,平台用户可以互相查看

9,二级市场:简单来说就是互相买卖藏品的交易平台,国外有二级市场,目前国内的数字藏品平台还没有开放二级市场。


数字藏品的价值体现

1,通过区块链技术保证其唯一性、真实性和持久性,保证创作者和持有者的权益。拥有不可变的链上凭证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2,数字内容资产化,在传统的数字作品中,用户不拥有作品的所有权。现在还可以买来收藏,用来研究、学习等。

3,数字馆藏的创作者从中受益。区块链技术可以保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共同助力内容创作者,赋能创作者进化经济形态。技术与平台价值的结合,有望探索创造者价值变现的更多可能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字藏品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