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就买房

有钱就买房

办公室一位90后小年轻最近正为某款好车痴迷,每日里得闲,总要拿出手机,细查他看中的那款车,热情洋溢地和我们讨论。听说那车不仅磨砂漆面、外观豪华霸气,而且是顶级的皮质座椅和独特的内饰装饰、最新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发动机动力和汽车各项指标参数都很完美。

我也只是偶尔一听,嗯嗯,本地一套房的价格。心里也偶尔忍不住感叹,年轻果然好啊,可以尽情地追求个人享受。不像我等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得鸡娃,真是累得像狗。

要不是他手上有一辆购置时间不长的小车,我怀疑他都要去4S店进行试驾了。

这一日,他又坐在了我的对面,沉浸在车的酷炫中,放着车子视频给我看,问我怎么样?我停下手中的笔,环顾四周无人。我说你真的问我吗?听真话?

他有点意外,然后又真诚地点了点头,随后把手机一放,认真静静地看着我。我说我要是你,我就不会买车。是的,我会买房。我说你先不要着急否定哈,我给你四点理由:     

一、我看你也很疼你女儿,但是你想过没有。举个好简单的例子,我们办公室你对面的Z,他的儿子和你女儿是一样大的吧?你有想过他儿子以后长大了有几套房吗?他们夫妻都是独生子女,双方长辈两家一起留下的房子就有八套没错吧?还不说其他的。

我知道你想说八套又怎样?八套怎样,听我说哈,我同学的妹妹去外国留学四年,就是卖了两套房子。你想一想,如果你手上有N套房子,你现在随手卖一套,你的生活压力是不是SO轻松?你喜欢的这车子是不是一毕业就已经到手?固定资产它就是现金哪。

还有,你认为你的女儿比别人差吗?——不会。那你再想一想,男人在婚恋市场上也是很现实的吧。当你面对两个差不多优秀的女孩,一个手上有八套房,另一个手上一套也没有,你觉得他会选哪一个?

千万不要高估了爱情,因为差距毕竟不是一般的大。你不能拿你年代的眼光去衡量小孩子那一代的情况。我们就从1998年全国范围内废除福利分房全面改为货币化市场、首发个人信贷贷款买房开始算,房地产已经野蛮发展了20年了!这有房没房房多房少的差距已经拉很大了!即便是有八套房的男孩,你认为他会选手上一套房也没有的女孩吗?即使选了你认为她在婆家有地位吗?

不要觉得我说得很远,这都是为期不远很现实的事。现在深二代都只找深二代了。前些时候,关于海淀某著名初中两学生早恋,双方家长都极力支持,甚至逢年过节像走亲戚一样,连压岁钱都多包一份给对方的新闻闹得全网沸腾。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社会很现实了。门当户对、教育背景相似、资产相等的中产阶级都在极力保全自己的财富以及阶层地位。女人不会下嫁,男人也不会扶贫。凭什么人家祖父辈几代人的努力积蓄财产要白白贴给你的家庭为你的祖、父辈偷懒而买单?你出个酱油,人家出一只鸡?

你现在是贪图自己个人享受,让自己女儿以后两手空空,你觉得这对她公平吗?对,我知道你会说让她自己奋斗嘛。凭良心讲,让她自己奋斗,让她自己大学毕业出来后凭自己的个人能力买房,你认为现实吗?你的房子是靠你自己大学毕业后存钱自己买的吗?不是吧?你以前也抱怨自己毕业出来房价已经很高了吧,更别提等她大学毕业后出来后的城市房价。所以你想一想,这对她公平吗?

——同事沉默不语了,我知道女儿是他的心头肉。

你想一想,你家里的资产不是你爷爷来市里来得早置办下的吗?如果一直是在农村你现在再进城买房成家不是非常难了吗?而且一线新一线房地产还有10-15年的野蛮增长时间。全国人口还在进行大迁徙,每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源源不断地涌向大城市,房价持续上涨超高,这是必然的趋势。等到全国人口已经迁徙完了,房地产一切尘埃落定,调控也就会全线放开。到那时强者恒强、弱者就更没有价值了,阶级已经严重固化。你的意思是让她那个时候,两手空空去奋斗?你如果不抓住这剩下的10年左右的房地产时间,你一辈子就真的没有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应该看得长远,并为她的长远做打算。

——同事沉默不语。                               

第二、分散鸡娃焦虑。现在的教育内卷如此严重,鸡娃成风。这里面虽然有教育制度筛选50%的小孩上不了高中的实情;有些高知家庭父母也确实接受不了自己的小孩平淡无奇。但是也还真有许多的家长是自己一生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却要求小孩子要出人头地,去努力读书改变包括父母的命运。他们或自己一边沉迷手机刷着抖音,一边嚎着让小孩去看书;或因为自己生活在底层受苦,人生的憧憬和理想要小孩去帮忙实现,在小孩的身上找人生。真是自己不飞,下个蛋,让蛋去飞。

恕我直言,你现在目光短浅、贪图个人享受,完全不敢正视实情。你的小孩一无所有。你未来是要鸡她七分,让她成为自己喜欢的自己,成为一个快乐健康的普通人呢?还是要鸡她十分、往死里鸡?因为她要靠一己之力来弥补上一代落下的差距。未来的阶级差距是好大的,你觉得她压力不大吗?这对她公平吗?其实90%的孩子都是天资平平的普通人,而且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了。且不说在2003年清华与斯坦福的研究者们就中国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考上大学的几率做了统计。结果显示,城市青年上普通大学的几率是农村青年的8倍;上清华和北大的几率是农村青年的43倍。现在大城市的教育和小地方的教育其实差距更大了。

单单就说我们的孩子。反正我自己天资平平,凭什么我觉得我的小孩以后一毕业就可以出来年薪50万100万呢?按这样的目标去培养她压力不大吗?不会疯吗?

你说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拼命鸡娃、培养孩子认真读书,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她将来可以考上重点高中,然后可以考入一个211或985等名校吗?选一个有前途的好专业,或者读研读博或者出国等。总之就是为了最后找一份好的工作,工资高、年薪高,最后在大城市工作、成家买房生孩子。不是吗?你不至于想你的小孩以后在我们本地读大学,然后在本地工作一辈子吧?

——那不会。

就是嘛,你培养她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她学一个好专业,找一个好的工作,在大城市有发展,而且最后可以买房成家,对吧?如果你一路鸡娃成功,等她工作出来时什么都好,但是她就是买不起大城市的房子,你不觉得她可怜吗?要她一辈子像农民工一样漂着吗?你觉得她又做错了什么?

所以,趁现在尘埃未定,你赶快先跑到大城市去买一个房子。或投资或给女儿买都好,反正你提前去大城市占一个位置,现在入场还来得及,一切反应要趁早。20年前去深圳的那些人和现在入场的那些人,难度能一样吗?

这叫做两条腿走路。娃要鸡要培养,房子也要提前去买好。赶上大都市圈、城市群和人口大迁徙的发展红利。

网上天天有人抱怨大城市这种不好、那种不好,压力大996怎样的人,都是在大城市没有房子的人。如果他们大学一毕业在这个城市就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而且没有房贷压力仅仅是面对工作上的事情,至于吗?和你一毕业出来在这个城市一样滋润。你想过这个事情没有?

而且小孩读书出来以后,生存压力小,你不也跟着轻松嘛,都是为儿为女。这样一想,鸡娃的焦虑是不是都小一些?这个世界上80%的财富只属于20%的人,为什么呢?因为第一,不一定有那么多人的人眼界高远;第二眼界高远的也不一定会锐意进取、付诸行动;第三他们大多还会有一个扯后腿的猪队友。所以,如果你可以同时正面做到这三点,那你肯定就是那少数的20%的一个,你说是不是?

——他的眼里流露出憧憬地光芒。   

第三,人民币不断的贬值,这个就不用我说了吧。更别说这两年美国大放水之下,全球货币贬值,你手里的那个钱早已经不是昨天的那个钱了。一组非常让人震惊的数据:2020年三月份迄今的全球央妈印钞量,早就超过了2008年之前人类5000年文明史所有的印钞总量。听说有深圳的朋友去年200万存在了银行准备买房,几个月以后取出来直接变成了180万。我就在那里感叹,真不知道深圳房价去年疯涨30%-40%的时候,他还在那里存钱做什么?他损失的何止是放水的20万呢?

再举个好简单的例子。你觉得我们这个城市的房子涨了吗?没有,从2017年到现在五年了,房价硬是没有涨。未来五年都不会长。(以后也不会。)这是什么概念呢?那就是五年前这套房子可以卖100万。现在它还是卖100万,未来也一样。但是人民币是不断贬值的呀,等于你每年辛辛苦苦的工作十万元,房子不动,你挣的十万元其实被房子亏了。你其实一直在为资产缩水打工,白干。不难受吗?我都觉得心痛。

数据显示,我国80后人口为2.22亿,90后为2.11亿,00后为1.63亿,10后为1.63亿。也就是说和80后90后的出生人口相比,00后和10后的人口整整减少了1亿多人!

国务院2017年1月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提到,我国到2030年,60岁以上老人占比将达到25%左右;到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超过1/3。经济的高速发展、晚婚晚育、高单身率、高离婚率、人口老龄化极度严重,直指一个最后的结果,三四五线小城市大量的人口流失,房屋空置。房子跑不赢通货膨胀是肯定的,白白的放着财富缩水贬值,而且城市一定会大量的空心化,房屋会沦为彻底的建筑垃圾。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个城市多么繁华的街道或商场,许多店面都是成片的关门;到晚了,许多小区的灯光其实不多,大面积黑漆漆;县城、镇上、乡下是不是一年荒凉似一年?平时的人很少生意也很难做,因为没有人口;你发现现在读书回来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是不是?

——我伯父就是镇上一所小学的校长,以前我上学的时候,一年级四年级我记得一般都是有两个班的,每个班大概都有50多个人的样子。但是去年就听我大伯感叹,他们小学一年级只招收了一个班,才27人,我当时确实惊呆了。他如是回答。

所以啊,你应该用现在下面的情况来预知我们这个城市以后的情况。像我们这种没有产业和人口的小城市,以后没有人口就没有接盘侠。到那个时候,那么多的房子在这个城市又有什么用呢?租都租不出去。只有居住属性没有金融属性的房子就不是资产,是建筑垃圾。我记得你家里乡下当时在你小时候,还联排做了两栋大楼房,如今空在那里没有人住。现在给你,你还要吗?一样的道理。

所以你不但不要大宗消费要去外面买房,而且最好把所有的资产都置换出去。我们来看看深圳的十五年房价。从2006年的9230元/㎡到2021年的9万/㎡,十五年间房价涨了875%。

车子纯粹是消耗品;五年不涨以后也不涨的固定资产,一年年渐渐地贬值,你这是一输;大城市的房子涨,你没有完成置换没有跟着涨,就这是双输。

20年前,北京石景山苹果园的海德花园开盘价2980元/㎡,亚运村四周的商品房也才3000元/㎡,北京房均价不足4000元。但是当年有一部电影《大腕》火热上映,里面就有对北京未来房价的大胆预测,为4000美金,相当于是3.2万/㎡。这是电影里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进行的极致夸张,甚至是编剧的科幻想象,在当时真是难以想像的数字!一度有人哗然!

但是现实是,20年后北京某些以胡同命名的学区房,卖出的单价每平方米46万(西城文昌胡同)、每平方米60万(西城文华胡同)的数目是一次次刷新了人们对房子的认识。

2016年,深圳开发商也推出了寸土寸金、极致小户型的房源,单价一口价每平方米是88万。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市场做不到的。据预测未来20年,深圳一线等城市的房价还会上涨4-7倍,以现在每平方米9万的均价实情,也就是会上涨到36-63万每平方米。

纵观中国人口的大变动,城市群大都市圈的规划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我劝你行动要趁早。别到时候像现在感叹,还好自己家祖上来市里来的早一样,自己却不能预测未来的形势早点去大城市,到时你一定会拍断大腿。我们这一代人一步踏空,就有可能永无翻身之日。

——他的眼里现出了沉思和哀伤。                               

最后,未来一线、环一线、新一线等城市也出现分化,板块与地段也有大的差别。所以一定要选对位置,多学习,多跑盘。你如果买不起北上深,还可以看一看海口啊,武汉、杭州、南京、珠海、成都等新一线,都是有潜力的城市。不求暴富,但长投一定是稳赚的。等到小孩子长大了需要钱,把房子一卖,分一半钱给她做房子首付打基础,另一半还可以留下来自己花。到老了生活的体面和优渥也很重要,年轻时还可以扛压力。你现在还不到享受的时候,而且贪图安逸是绝对没有未来的。

——同事沉着脸不说话,不一会儿趁着我拿杯子喝水的时间,拿着手机没打招呼就走了。

我在这样的清晨,掏心掏肺地把我的觉悟说出来,虽然我知道它惊醒了许多人的好梦,许多人不一定高兴被别人唤醒;许多人也不一定愿意面对现实。

我们都被这个世界无力地牵扯,即便已经很努力。但是我相信只要你愿意改变,直面通胀,正确配置,一切都还来得及。这才是你对家庭真正的负责任。

——最后补一句,真的,我的这位同事放弃了好车,最近在开始关注外地的房产了。

娟娟子洛:一位热爱阅读和写作的女生,崇尚学以致用的实干主义者,半个自媒体人。愿我们灵魂有趣有思想,还要富而美美哒的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钱就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