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第三只眼》有感四:用多把尺子衡量

自从学校招生方式调整为划片摇号招生后,很多学校尤其是市直学校出现了诸多之前没有遇到的问题,比如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比如说双差生(学习成绩不好、道德品质不好)的比例增加,给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最近一段在与班主任、年级领导以及任课教师沟通交流的时候,很多老师都谈到了同一个问题:学生基础差,教不会,老师想要帮助学生提高,但是总感觉向前拉不动,甚至因此都影响了教学进度。

我们有时候会说教育要沉下心来,静待花开,但是面对如此情况,我们老师该怎么办?总不能因为部分同学的情况裹足不前吧!当然不能,那又该如何进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要参加课外辅导班,孩子学习成绩好也要参加,致使水涨船高,产生剧场效应。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受家庭环境、学习习惯养成情况、学生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孩子之间是有一定的差别的。有的学生基础比较牢固,学习起来轻松有加,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而有些孩子开窍较晚,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就那背诵英语单词来说,同样的十个单词,有些孩子几分钟就能能背会,而有些则是背着后边的,前边的已经忘到了九霄云外。

你能说这个孩子没有努力吗,他努力了,但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就是背不会。这个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转换思路,我们经常说任何事都不能一刀切,教育也不例外。既然学生之间在有意注意和等非智力因素方面有差异,我们就要顺应他的差异,而不能采取一刀切,你背会也得背,背不会也得背,否则其他课也不能上,说实在的,你就是不让他上其他课,他也完不成任务,到头来还落个两败俱伤的地步。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多把尺子衡量,有的学生十个单词背不会,可以给他减少数量,不行就被五个,再不行就背三个。如此慢慢的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学习的兴趣,他才能慢慢跟上。魏书生老师有一段讲他在差班上公开课的视频,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如果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那么等待你的将会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生下来都是造物主的精心安排,每个人在世上也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多一把尺子衡量,也许在你的课堂上会出现爱迪生、陈景润,多一把尺子衡量,也许在你的教育下会长出美国州长、千万富豪。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教育的第三只眼》有感四:用多把尺子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