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关于卓有成效工作管理的名言精选集

今天没跑步,也没怎么看书,就手敲了一下彼得德鲁克的书,《卓有成效的个人管理》,书很深刻,需慢慢吸收消化。

知识成了生产手段,批量生产革命的主体是系统,而知识型组织的主体是个人。在知识型社会,个人而非系统,成为了知识型组织的变化之源以及财富的创造者。


人要成长并去的成果需要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成长的关键在于责任心,一切都源于此

当你50岁时回望,你希望被人记住的是什么

取得成果须必备的五种实践能力

对组织作出贡献需要自我启发

把目标设定得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一点

调动一切来提升与运用你的优势而非花精力补短

要取得成果必须运用优势

沟通是感知、期待、要求,而非信息

优先选择的四个原则

解决问题的三种方法



贫于追求,便无法成长。富于追求,付出同样的努力便能成为巨人。

因为人会进行必要的精神及心理层面的行为活动,所以人不会只进行单纯的活动。人想要有所成就,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成就,能力就是激发工作热情的基础。

为了自身的成长,我们首先应该追求卓越,进而从中建立充实感与自信。由于能力不仅能改变工作的质量,还能改变人本身,所以具有重大的意义。

成长的关键在于责任心,就是让自己勇于承担责任。一切都源于此。重要的不是地位而是责任。所谓有责任感的人,就是要埋头于工作并认识到有必要获得符合工作需要的成长。

什么是完美的工作。大约公元前440年,希腊雕刻家菲狄亚斯完成了雅典帕特农神庙屋顶雕像群的雕刻工作。但完成后雅典的会计师却拒绝支付菲狄亚斯的账单。会计师说:“雕刻的背面是看不见的,哪有连看不见的部分也要求付款这种事?”对此菲狄亚斯回答道:“不,众神看着呢!”

外在成长和内在成长自我启发,不仅指能力的培养,还有个人的成长。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责任上,从而能够看到更为强大的自己,这不是自负或骄傲,而是自豪和自信的体现,一旦拥有就不会失去。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完成外在和内在的成长。

工作在促进个人成长的同时,还应指引方向。否则就无法使人的各种特质得以施展。

你希望被人记住的是什么?在我13岁那年,一位老师向他的学生问道:“你希望被人记住的是什么?”结果没有一个学生答出来。老师笑着说道:“现在不用着急着回到。但是,如果你50岁还回答不上来的话那就不好了,因为你虚度了人生。”

成果的取得并不是百发百中,百发百中的是杂技。所谓的成果是长期不断取得业绩而形成的。

取得成果的人在性情、能力、工种和工作方法、性格、知识以及感兴趣的方面千差万别,仅有的共同点是拥有完成分内工作的能力。

取得成果须具备五种实践能力。第一,要清楚什么占有了自己的时间,然后系统地管理所剩无几的时间。第二,注重对外界的贡献。第三,以强项为中心。第四,决定好优先顺序,将精力集中在能够取得显著成果的出色工作领域。第五,为取得成果做出决策。

要生产率最大化,就得以成果也就是工作的输出为核心。而不是以技能或知识等的投入为出发点。技能、信息、知识只是工具。

几乎所有人,都会把注意力放在下属身上。不是关注成果,而是关注权限。如果总是在意组织和上司应该为我们做的事以及自身应有的权限,就不能真正取得成果。

自问对组织的贡献,也就是思考需要什么样的自我启发,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发挥怎样的优势于工作中,以及应该为自己制定怎样的准则。

必须把目标设定得难一点,让它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但是,必须有实现的可能性。以不可能的事情为目标,以不可能是事情为前提,称不上野心,只不过是鲁莽无谋而已。

一旦决定要做什么,就把期待的结果写下来。9个月或者1年以后拿出来与结果对照一下。我这样坚持了50年,每次都有意外的收获。谁这样做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自己的优势就很明显了。认清自我,最重要的是了解优势。

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去改变你不擅长的方面,而是应该注重自己的优势。比起把一流的能力变成一流的能力,从无能力到一般能力要耗费多的多的精力和努力。

要在组织取得成果,自己的价值观就必须与组织的价值观相融合。不必完全一致,但必须能够共存,否则心情就不会轻松,工作也不会取得成果。

懂得运用自己的优势能够兼顾工作和自我实现。为把自己的知识转变为组织的机会而工作,并通过注重贡献,将自身价值转化为组织的成就。

社会要求每一个人去追问自己是何人,想要成为何人,以及付出什么之后想要得到什么。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是选择从镇、经商还是求学的普通问题,但实际上是关系到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

第一份工作的选择相当于抽签。一开始就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的概率并不高,而且需要经过数年,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转向适合自己的工作。

思考自己想要的收获在哪里,如果发现不在现在工作的地方的话,接下来就该问问为什么。是因为整个组织腐败,还是因为不能融入组织的价值观?无论是哪一个,这样的人都没有希望了,身处于与自身价值观相悖的地方,人就会怀疑自己,贬低自己。

当一个人自问从人生中能得到什么,并明白所得取决于自身投资时,他就成熟了;当一个人自问从组织中能得到什么,并明白所得取决于自身投资时,他就自由了。

知识分子,有责任尽力去做到别人理解你。如果简单地认为,外行努力去理解内行,或是专家与专家之间就能够互相理解的话,那只能说明是一种无知的傲慢。

注重确定性的人不适合创业。那样的人也不适合做政治家、军官、国际航线的船长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做决定,而做决定本身就有不确定性。

会做决定的人,通过学习可以像企业家一样行动,并且成为企业家。所谓企业家精神,不是一种气质而是一种行动。

成功创新的人,会斟酌遇到的所有机会。他们会仔细地考虑最适合自己的机会是哪一个,最适合团队的机会是哪一个,以及能够发挥自己特长,并展现出卓越才能的机会是哪一个。

成功创新的人,左右脑并用,能结合数据来了解人,并通过分析知道抓住机遇需要进行怎样的创新。然后,外出见客户和用户时,就可以切身感受到他们的期待、价值和需求。

有人际交往能力并不一定能够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处理自己的工作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上,如果重视贡献,就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人际关系才具有建设性。对良好的人际关系唯一的定义是具有建设性。

如果你知道自己长处、工作方法、价值观以及应该做出的贡献。那么你有必要考虑以下问题:必须将这些告诉谁,你必须依赖谁,谁又在依赖你。然后,你需要将考虑的结果告诉他们。

要取得成果必须运用优势,劣势不会带来任何成果。要创造成果,必须调动一切能利用的优势,即同事、上司以及自己的优势。

所谓沟通,是感知,是期待,是要求。而不是信息。沟通和信息是对立的,但又是相互依存的。

苏格拉底说过,“和木匠说话的时候,要使用木匠的语言。”不使用听者的语言,是无法促成沟通的,必须基于听者经历来使用语言。

领导力并非是指吸引他人的能力,吸引他人的能力,只不过是一种鼓动能力;领导力也并非是指交友,影响他人的能力,那样的能力只不过是一种推销技术。

在成立的组织中,肯定会有人待人冷淡,不乐于助人、不善于人际的上司;有冷淡严厉,看起来总是闷闷不乐,但是培养出的人才比谁都多的上司;有比最受欢迎的人还受人尊敬的上司;有对自己和部下都严格,且要求有专业能力的上司。

任何时候都有不做任何决定的备案。做决策就像做外科手术,会对系统有所干扰,并伴有休克的风险。就像优秀的外科医生不做没必要的手术,我们也不要做没必要的决定。

优先选择的四个原则;

  一、选择未来而不是过去

  二、关注机会而不是问题

  三、不能随波逐流,要有个性

  四、要选择能带来变革的事而不是平淡无奇的事。

不需要在意记录时间的方法。有的人亲自记录,有的人交给秘书。重要的是记录,不是凭事后记录,而是及时记录。

人们老去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有的人即时不能精力充沛的工作,但是判断力却没有失常,反而比二十年前更能明智的做出决策。作为一个劝言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抛却欲望,并且具有智慧、爱心的话,也会做出优秀的工作。

因第二人生而再次成长:在工作上感觉不到挑战的人,他们就不会有所发展了,的确在现在的工作上可能不会再有发展了。但是,要是有能力且身体健康的话,只要换了工作就可以再次发展。比起为了逃避对工作的不满和厌倦而喝酒,逢场作戏甚至接受心理咨询治疗,第二人生可能要有趣得多。

解决问题的三种方法:有三种方法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第一种方法是拥有像我所说的第二人生,哪怕只是改变一下组织也好。第二种方法是拥有第二工作,也就是说在有了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涉及另一个领域。第三种方法是成为社会创业者。虽然喜欢工作,但已经没有了激情,这样即使继续工作,也会逐渐减少工作时间,并开始从事新的工作,特别是非盈利的工作。

一直拥有成功的机会:拥有第二人生、第二工作或者社会创业者式的工作,并有工作之外的兴趣,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担任了领导性的角色、受人尊敬并能得到成功的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德鲁克关于卓有成效工作管理的名言精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