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让你“泵感十足”!

目标肌肉在相当强度的抗阻力训练后,导致大量的血液涌向目标肌肉,此时,肌肉会产生膨胀的感觉,称为泵感。

阿诺德·施瓦辛格是真正为“泵感”而奋斗的人,他说过:“当肌肉充血时,你会觉得很棒,这会激励你自己去训练 。”

泵感的产生是因为肌肉在抗阻力训练中收缩,导致淋巴管中的瓣膜(相当于阀门的功能)打开,大量血液涌向肌肉。就像咱们的泵,把血泵到肌肉组织中去,肌肉产生的充血膨胀感!

下面介绍几种与你获得“泵感”有密切关系的因素——训练、饮食、营养补充等等,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获取泵感?

>>>>主要方法:

 ①多次训练 

多次训练是获得泵感最有效的方法。坊间传言大重量的训练法是增肌的最佳方式,但大重量的训练容易让肌肉在短时间内力竭,从而难以感受到肌肉泵感。

而小力量多次训练法能更深层次的刺激肌肉,乃至肌肉纤维,例如多次训练会刺激到快肌纤维从而增强泵感。

②减少组间休息时间

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更大的训练量,比如组间休息不超过1分钟,最好是30秒,训练次数不应低于6次。

当然,在这样高频率的情况下你应选择较轻的重量,但不用担心会因此而降低训练强度,且肌肉会更好的生长。

③高强度训练

在某一种动作做到极限的一次后或在做完力竭的“借力”或“强迫次数”后,再尽力做动作全过程的1/4、1/3或1/2。

它能使肌肉获得充分的锻炼,感到局部有“暴涨”的感觉。

>>>>辅助方法:

①助力法则:你需要一个训练伙伴,当你在某个动作进行到最后一次力竭的时候,由训练伙伴在动作关键位置进行帮助一下,使你继续几次动作的方法。

②欺骗性法则:虽然经常讲动作的标准至关重要,但最后几次动作可以适当突破一下,这也是获得泵感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用标准的动作做到力竭的时候,用不标准的动作借用身体其他部位的力量做多几次,这就叫欺骗法则。

③间歇法则:当一个动作力竭的时候,保持姿势不变,停留3-4秒,调整呼吸继续多做几次。

④半程法则:对于一些能做半程的动作,当不能做到全程动作时,可以用半程动作多做几次,例如哑铃弯举动作。

⑤递减重量法则:当一个重量的动作做到力竭的时候,减少重量继续到到力竭,继续减少重量。

>>>>饮食增强泵感

碳水化合物:确保有足够的肌糖原保持住肌肉的水分,增强泵感。

推荐食物:米饭、土豆、全麦面包

碳链甘油酯:肌体能利用它产生热量,使肌肉中储存足够的葡萄糖,训练更容易获得“泵感”。

推荐食物:含有牛乳和椰子油的食物(牛奶、椰肉干)

肌苷:提高肌肉中ATP(三磷酸腺苷,直接释放能量的物质)的储存,增强泵感。

推荐食物:肉类食品,特别是鸡肉和猪肉

肌肉泵感会让训练者直观的感受到肌肉变大、变强的过程,但是泵感真的有助于我们的肌肉增长吗?

泵感不是肌肉生长的必要条件?

一些知名健美运动员喜欢肌肉的泵感,如阿诺德施瓦辛格,肌肉状态饱满;但也同样有一些知名选手对于泵感没有过多的追求,如多利安耶慈,同样肌肉发达。

所以至今为止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和实验结果证明泵感对于肌肉生长是必不可少的。


那追求泵感是否毫无用处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一般来说练得比较好的部位会更加容易产生泵感。也就是肌肉束调动的越多,泵感会相应明显,由此可知泵感可以体现意念与肌肉联系的强弱。


而意念与肌肉联系是每个健身爱好者都关注的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念一致”。所以说肌肉的泵感可以很好的反应相应肌肉的生长潜力,如果某一肌群经过很多训练都没有充血的感觉,可能就是你的弱项,需要着重加强。


另外,产生泵感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血液大量流入目标肌群所形成的,血液流量增加,对于目标肌肉的好处有两点:

1.加快肌肉代谢物的排出速度;

2.加快营养物质的流入速度。氮泵类的产品就是依据这个原理。

泵感这个东西,就像它的字面意思一样,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它会让你在心理上暂时感觉非常有成就感。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你的训练有效果,可以很好的衡量你的训练量程度。养成良好习惯,在泵感最强烈的时候离开健身房,这最终会带来优质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完这个,让你“泵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