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匠人心思

最近老房子装修,经常和装修师傅们聊天,作为手艺人的日常,辛苦是不用说的,但在自己的生计中能够思考的人并不多,基本上都是作为谋生的手段,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魅力,每项手艺都隐藏着巨大的潜力,如果匠人的心思都花在了自己的手艺上,再次也能做个大师傅,能者可以当个经理、老板,上者成为大师也是有希望的。

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细化,每一项活都有专门的人员,装修除了设计师外,主要涉及到泥瓦工、油漆工、木工、电工四大类,泥瓦工中有专门拆墙的、贴砖的、砌墙的、打洞的、做防水的、排管道的,木工中有吊顶的、做橱柜的、做门窗的、铺地板的,油漆工中有打底泥的、做硅藻的、刷涂料的,细分的工种很多,这里有大小工之分,有的是零工,有力气就行,更多的是匠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倒不是说匠人地位的高低,而是说一个好匠人一定要吃的了苦,做工匠就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劳动,看似简单实际是开创性的活动,表面上看,砌墙只要按照要求砌砖就可以了,其实是一项综合工程,打线夯基、和泥、搭架、垒砖、抹泥、找平等等,怎样做到横平竖直,怎样做到既快又好,怎样做好花式造型,都有很大的学问。

砌墙也不是一上来就能做的,必须从最小的环节的做起,砌墙现在用的都是水泥,什么样的墙用什么样标号的,和的不稀不烂、搅拌均匀,上砖码砖的技巧,摆放的位置都有讲究,举个例子,砌个一长溜的围墙,上的砖都在一个地,师傅砌的时候还要来回跑,或者要有专门的人为他递,都是费时费工费力的事,先前师傅都要骂人的。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原来学徒打底三年,一般都没有工资,还要给师傅请吃送礼,师傅好点的给点零花钱,前两年都是做苦力,师傅都不会教你什么,都是你自己看自己琢磨,虽然是要徒弟为自己干活赚钱,要是早学会了怎么留得住人,更重要的是让你把基础打牢,等到手脚利落了,力气上来了,脾性磨的差不多了,真正学习核心技术上手就快。

工匠实际上是熟能生巧的事,只要不是太过愚笨,看看也能看懂,师傅传授授的主要是整体的把控。就拿木匠练手的第一个活,做板凳说起,单个的凳面、凳脚,徒弟早就会了,但要做成一张四平八稳的板凳,你就必须有立体思维,凳脚各个面尺寸比例、榫头的倾斜度等,师傅一点拨就能通的,然后就是夏练六伏,冬练三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功到自然成。

但要成为大师傅光光靠练是不够的,还要花心思、动脑子、肯钻研、善总结,不断改进提高的手艺,精雕细琢自己的劳动成果,真心实意为客户考虑,用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而且行行出状元,其中的翘楚都成了大师,我们的邻邦日本就有不少。

如今的社会一方面心高气傲,从事手艺活的都是生活所迫,前一阵读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一帮大师空有一身的本事,很难找到合适的传承者,很多民间工艺日渐式微,逐渐衰亡;另一方面心浮气躁,很多匠人的心思都花在了追本逐利上,这本无可厚非,但往往只顾“短平快”的眼前利益,忽视了长期效益和品牌溢价,甚至偷工减料、偷奸耍滑、偷鸡摸狗,其结果只能在最低端徘徊。

虽然人们常说,不愿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很多匠人其实并没有这样的抱负,只是想单纯地做一个工匠,养活自己的家人,这未尝不可,但你能比别人做得好,做的更快,干的活更让人放心,就会有很多老板愿意与你合作,你就不用为没活干而发愁,而且会有更多的选择,并且还能对自己的劳动报酬享有一定的议价能力,某种程度上你也是自己的老板,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何乐而不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言碎语||匠人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