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

什么叫“简约”?

在图灵设计丛书科尔伯特写的《简约至上》有个案例。

2007年,两个年轻人也遇到了类似的尴尬。他们决定开发一款“瞬时拍照”的设备,这款设备没有说明书,没有连接线,甚至没有物理变焦,但拿出来就能拍,拍完就能分享到Youtube视频网站。

这款摄像机叫做“Flip”(快速翻动的意思),Flip的目标就是尽可能简单,甩开一切不必要的功能。一上市就在美国掀起狂潮,在整个摄像机销量只有600万的10年前,卖出上百万台,大获成功。

乔布斯说过现在人们越来越懒了,越好越想好,越便利越想便利,苹果智能手机就这样设计出来的。

汽车巨头2008年的遭遇已经明确地告诉你:用户胃口变化的速度要多快就有多快,霎那间的改变会令你措手不及。

人们喜欢简单而好看的,功能强大适用性的产品

“简约至上”听上去是种设计理念,但本质上是种商业选择。这个选择就是:为主流用户设计产品。


在上述的案例中很多人不了解。他们为什么会成功啊,人们应该需要物理变焦和影片编辑功能啊,也需要延时摄影、手动操作和各种滤镜啊!因为它够简约。

科尔伯恩在他的著作《简约至上》里说,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你说的“人们”到底是谁?他把这个“谁”,分为三种。

第一,随意型用户,也叫新手用户,大约占20%。他们就是随便玩玩的,门槛足够低就试试。

第二,主流用户,也叫中间用户,大约占70%。他们为完成某个任务而用你的产品,几乎不会有兴趣用所有功能。

第三,专家用户,大约占10%。他们喜欢深入研究产品,探索新功能。

你说的“人们需要这个,也需要那个”,其实只是专家用户需要。但专家用户只有10%,你为10%的人,开发90%的功能,得不偿失。每项多余的功能,都是成本,你的制造成本和用户的认知成本。

    所以“简约至上”听上去是种设计理念,但本质上是种商业选择。这个选择就是:为主流用户设计产品。

简约的本质,是取舍,是得失。只服务70%的用户,看上去是舍,是失,但结果却让最主要的用户满意了,是取,是得。只有想清楚你要服务哪群人,才能把那群人服务好。

    当然简约不仅可以运用在商业中 ,也存在我生活处世中。

也可以理解为取舍,舍得,放下,选择,这是一种处世之道,处世智慧。

  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必要带太多东西,该放下得就应该放下,不应该有太多的杂乱的东西,它会打乱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决策。

    就如同商业需要选择,人生也需要选择,放下是一门选择的艺术,是人生的必修课。没有果断的放下,就没有辉煌的选择。与其苦苦挣扎,拼得头破血流,不如潇洒地挥手,勇敢地放下。放下是智者面对生活的明智选择,只有懂得放下,善于取舍才能事事如鱼得水。学会选择,懂得放下,才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任何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大师求教。

  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当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大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不放下背着石头咋能登山呢?”

  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了谢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

  在我们这个时代,知识暴涨的时代,知识,信息,书籍时时刻刻都在更新,我们要获得它易如反掌,可是要得到有价值的知识实在太难。

  如果要成长,要学习,你就必须做出选择,挑那些对我们自己有用的,有价值的。否则我们就生活在混乱中不能自拔。

  所以简约作为一种原则,已经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有一位老师说,每天三件事,最多三件事,这是一种简约。人生要多做减法,目的就是要我们明白,自己最应该做什么,不求量只求质,《道德经》里说“少则得,多则惑,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而几于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