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书”效应能强化品牌的可信度

B2B品牌为了增强其在市场上的承诺强度,通常还会借用第三方的信誉,然后第三方以一种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来对原先品牌的消费承诺做出再一次的确认和肯定。这种品牌营销策略,我们称其为“品牌背书”(Brand Endorsement)。通过品牌背书,被背书品牌从而达到对于顾客先前承诺的再度强化,并与顾客建立一种可持续的、可信任的品牌关联。

不论背书的具体目的何在,只要有所凭借即可。或者看中第三方的知名度、美誉度,或者看中第三方的权威性,或者看中第三方引领风尚之先,不一而足。但凡不违规犯法,可利用之处,尽可利用。或者明确强调,或者隐晦暗示都可以。

不论第三方是谁,只要有所借重即可行。第三方可能是某个企业或机构、媒体、个人、地区,抑或是某个国家。在顾客的心目中,GE的产品都是好产品,入选驰名商标的企业自然实力雄厚,登陆央视的品牌都值得信赖。瑞士的钟表都具有卓越品质。

企业品牌一般是有较长历史,有很高的知名度、威望及无形资产的大品牌,企业品牌能几乎不花钱就让顾客对产品产生基本的认同、信任与安全感;独立品牌则张扬产品个性,锦上添花地使顾客更喜爱产品,企业品牌与独立品牌之间的品牌核心价值与识别上不存在冲突。

显性背书品牌战略的适用产品极需依赖独立品牌张扬个性,但独立品牌的知名度、威望不足以单独打动顾客,需企业品牌的“庇护”才能让顾客产生信任感,更容易接受。

福特汽车目前与各独立品牌全顺、蒙迪欧、福克斯、水星等结合十分紧密:在车身上,福特标志与字体放在车头最显眼处,独立品牌反倒是放在不起眼处;广告宣传中,福特与独立品牌的分量不分伯仲,有时福特的分量会更重;在促进顾客对产品产生认同的推动力上,两个品牌的贡献度都比较接近。

显性背书中,还有一种企业家显性背书战略。在商业社会里,企业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可以代表某个企业或品牌的灵魂,他们或者以商业“巨擘”的身份出现,或者以娱乐明星的面目示人,来宣扬商业理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抓住媒体和大众的眼球。

一种企业家由于其在卓越远见、创新精神和科学领导力方面的突出表现,使得其在商业社会甚至公众心目中形成了强大的个体企业家形象。例如IBM的郭士纳、微软的比尔·盖茨、GE的杰克·韦尔奇、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等。这些企业家利用各种商业或者慈善场合,通过传经论道来与商业同仁分享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鲜明的企业家品牌背后,人们想到的是值得信赖的企业品牌。

另一种企业家,运用其之于企业品牌知名度的“40%效应”,将自己包装成娱乐化的个人品牌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企业家已经成为企业品牌的代言人。例如潘石屹,声称自己就是“SOHO的CI”。因为,从盖房子到做节目主持、出书、撰写博客、出演电影,甚至作客“超女”,潘石屹把睿智和幽默带给公众快乐的同时,将SOHO公司的品牌营销于无形之中。

无论如何,这些企业家通过成就自身的个人品牌,在各种场合中传递给受众正面的丰富联想,最终,受众还是会将对于企业家个人品牌的信任与关注转移到企业品牌本身,增加了企业品牌的认知度。善于塑造和传播健康积极的企业家个人品牌形象,能为企业的品牌起到“添砖加瓦”的背书作用。

隐性背书品牌主要也是企业品牌与独立品牌之间的一种关系,此时企业品牌只对独立品牌起担保、背书或支持作用。如“别克——来自上海通用汽车”“潘婷、飘柔——宝洁公司优质产品”。主要告诉公众担保品牌是独立品牌的制造商、核心技术与元器件的供应商或投资者,给顾客信任。

隐性背书品牌的本质:企业品牌能提供品质、技术、信誉上的信任感,独立品牌彰显产品独特价值;担保品牌很少直接与独立品牌连在一起亮相;顾客一般只记住独立品牌,品牌的个性化空间比双品牌大;无法像双品牌那样培育出一个高威望、高价值并能直接冲锋陷阵的企业品牌。

通用汽车(GM)旗下有四大主力品牌别克、欧宝、雪佛兰、凯迪拉克,此外还有奥兹莫比尔、庞蒂克等四十多个非主力品牌。在产品上,独立品牌别克、欧宝的标志与字样的面积大且十分醒目,而企业品牌GM只在车尾出现了一小字眼。

在广告宣传上,绝大部分的信息是在宣传别克、欧宝,在电视广告上只会在快结束时的标板上打出字幕“别克——来自上海通用”,甚至都不一定配音,报纸杂志、户外等平面广告上一般只会在右下角用很小的字标明“通用制造”。

隐性背书还有一种是以国家作为隐性的担保,提升品牌的信任状。在国际市场上,当顾客提及某一个国家时,总会想起某一个大类的产品。例如瑞士钟表,法国香水、葡萄酒,意大利皮鞋,德国轿车、啤酒,日本电器和美国电脑等。国家品牌在为本国某一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散发诱人的品牌魅力提供背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国家品牌效应”?因为他们都是所在行业的国际规则制定者。此外,某些国家总是在生产某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或者相对优势,这些优势具体表现在自然地理环境,工艺、科学技术或者劳动力成本等方面,某国企业可以利用前三种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卓越的国家品牌形象(例如法国的葡萄酒和瑞士的钟表等),而为本国其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原产地国的“佐证”,使得本国该类产品都笼罩在国家品牌的光环之下。这个时候,国家作为一个品牌载体,为本国企业进入全球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说服力。

在家电和纺织等多个行业,中国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世界第一”的产量,但却不具有突出的国家品牌形象,这也是中国品牌面临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不过,在我国传统的中医药行业当中,其领头羊且历史比同仁堂还悠久的“老字号”贵州同济堂,其探寻国际医药行业认同之路的思路和模式日益清晰——中药进入世界市场,本是中国的需要,而在摆脱传统中医药领域的“大包代理”销售体系取而代之建立完善的直营专营渠道之后,同济堂开始了通过国际资本市场以争夺国际行业话语权的竞逐。200年作为中国本土第一家中成药企业登陆美国纽交所“上市”,这是同济堂给同行传递的一个国家营销的信号。

还有一种就是隐性背书品牌是纯粹的第三方合作品牌,只是为了增强被合作品牌的信任度,两者之间是完全独立的品牌。

你可能感兴趣的:(“背书”效应能强化品牌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