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脑科学》:一本写作路上的躺赢指南

最近几年,确实是自媒体飞起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从零开始,凭着出色的文案,有趣有料的视频和深厚的文笔坐拥大批粉丝。


自媒体做大做强的核心就是内容创作,这为很多人揭开了凭借文字获取财富的密码,不用朝九晚五地上班,也可以获得可观收入。



微博脑科学博主杨滢,一分钱的广告费未花,仅凭借文字便吸引了百万粉丝。


她的新书《写作脑科学》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全书详细分析了如何写出一篇人类喜欢阅读的文章。



无论你是新手小白还是总被拒稿的老手,在本书中都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作者总结的五个黄金法则,能帮助我们打开“读者”的大脑,掌握故事和内容创作的精髓,写出一篇人人都爱看的文章。


从此,上稿不再是折磨。


对于很多写作者而言,最难的就是开头,笔提得快,但是久久没有思绪,杨滢把这种现象叫做“空白页综合征”。


为此她提出了利用皮亚杰建构,搭建“快速写作”的基石,分五步走,完成一篇完成的文章框架。




建构第1步:名词打头阵


当我们确定了一篇文章的主题时候,先不要妄想着可以立即挥笔,洋洋洒洒写完一篇稿件,可以根据主题或者场景进行发散思维,联想一下与主题相关的名词。


关联的名词越多,对于场景的描述便会更加游刃有余。


词汇匮乏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同时为了避免文章不深刻,名词的选择上也需要择优关联。


建构第2步:关联形容词


有人说:“如果缺乏细节描写,故事不会丰满,读书的体验也不会那么深刻了。”


一句话只有名词,太干巴巴,读者读完,会感到乏味至极,只有添加一些与名词相关联的形容词,才会让名字生动起来。


如何关联呢?


作者提出了“形容词模板”。


每个名词关联五六个形容词,之后便进行“近义词替换游戏”。


比如:形容花漂亮,可以用“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以及“姹紫嫣红”等等。


最后再进行“精准描述”的训练,为名词搭配一个最精准的形容词。




建构第3步:引据经典


名词和形容词组成的关联词组,为确定文章立意奠定了基础。


想要立意明确且具有含金量,就需要从唐诗宋词以及元曲散文着手。


古诗词中的浪漫与厚重,是经过岁月洗礼与沉淀的结果,用好它们,便会让文章锦上添花。


它们不仅能够让我们的文章惊艳,更能让读者沉迷其中。


若是我们这方面知识量匮乏,那么就要开始积累成语、诗句和典故,这属于写作方面的基本功。




建构第4步:动词激活大脑


动词很多,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要是动词,就一定能够激活大脑进行最丰富的想象。


所谓好的动词,就是能够让人一看到,便会在脑海中立即产生画面感。


固定的模板便是在关键的名词中间,搭配上一个动态感十足的动词。


例如:长城-蜿蜒-山峰    长城-蛰伏-山谷


这样我们的句子框架就生动起来,能够调动读者的大脑 去思考,去想象。


建构第5步:整合文章


海明威曾经说过:“初稿都是屎”。


我们经过四步的建构只是文章框架准备好了基石,下一步便需要润色修改成一个完成的框架。


第五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前面的素材整理合并,构成一个完整的段落,检查逻辑是否清晰,前后语言是否连贯。


完成以上五步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告别了不会写作的困扰。


凡事开头难,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产生焦虑的原因都是第一步不知如何走。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


写作是一种自我治愈,琐碎的日常常常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写作在为心情找到宣泄出口。


如果月亮和六便士可以同时在手,又有谁会拒绝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脑科学》:一本写作路上的躺赢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