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斌:用虔诚的心,做认真的事

张震斌,绣花针(北京)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CIID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中国ADCC陈设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亚太酒店设计十大风云人物。

「东方和古意不是刻意造出来的」

参禅,品茶,静坐,观想,这是设计师张震斌老师的工作日常。

深喑茶道和古董的他,一直以来都以禅意空间打造而著称。

打造一盏灯,设计一间屋,不张扬,不刻意,禅趣总在无形中流露。

若是不悟,千里万里也枉然,若是悟了,脚下便是灵山。

在张震斌老师看来,东方和古意不是刻意造出来的。

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只要静下心来,就能发现身边数不尽的禅意和古趣。

而在禅意空间的营造中,张震斌老师追求简素、质朴。

“无论是工艺、材料还是社会环境,已经再也无法回归古代了,但是我们可以融入、融合,用现代的手法去呈现。”

他提倡一切回归本真,认为禅佛并不在于庙堂佛宇,更应现于细微,流于生活。

“用虔诚的心,做认真的事。”就是张震斌老师对待生活和设计的一贯态度。


「设计,以生活做沉积」

没有生活作为积淀的设计,是十分空洞的。

作为圈子里尽人皆知的收藏爱好者,尽管张震斌老师的作品本身已足够精彩,可相比之下,他对艺术、收藏和茶道的理解则更加让人期待。

或香醇,或甘甜,或微涩。张震斌老师每天的工作,都从温一壶茶开始。

一只色泽温润的紫砂壶,一张未经打磨的原木茶桌。

茶如人生,细细品之,回味无穷。

也正源于对茶文化的热爱,张震斌老师在提起茶室话题时,总显得十分兴奋。

“品茶的精髓在于使人平静,能让人们拉近距离展开交流,茶室要给人精致小巧的感觉,更加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存在感。”

利用这样的空间,人们才能安静,专心饮茶,专心对话。

张震斌老师擅于打造城市中的禅意空间。

置身其中,身心平静。

而不管是做收藏,还是做设计,在对老物件的选择上,张震斌老师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不仅要看物件的年代和历史,还要琢磨物件的设计比例。”

“欣赏旧物之美,也是在了解人类的发展史,学习古人的智慧。”

「谋生亦谋爱」

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谋生亦谋爱。走好已选择的路,别走好走之路,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琢心社,正如一场修行,用自己的内心,慢慢找寻,琢磨,体悟人生之路,走向灵魂的高点。

在空间中,有狭隘的巷道,也有高阔的庭院,穿梭于内心,游走其中,几个老把件,几件艺术品,质朴亲切。古老的踏步,斑驳的柱廊,厚重的石墩手盆,仿佛从当代空间又穿越于300年前,整体空间与环境是那么和谐与贴心。

原木色墙,配合与老墙与白墙,水墨相宜,石窟洞窗,一束光,如同佛心指引欣然沉静!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如同油盐酱醋调剂着我们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心灵历程。选择不同,生命的归宿不同!人生是一场执意的奔忙,若能放下,执着一念,只在庸常中一篇书法,一杯清茶,一份从容。

在如诗如画的空间中。让思绪释然,让心灵明净而旷达,将心事在忙碌中收拾,晾晒于绿荫处静静停歇。居心社,便多了一些舒逸,少一些杂念,用微笑看风落尘香,看雨绕篱墙,风景这边独好,温馨而从容,这里就是心灵的归宿。

「藏·岁」

藏一片情,沉淀于岁月中,繁华都市中一条小路,灰色水泥建筑隐于其中。在本案中,设计师着重诠释“藏”的概念,所谓“小隐于野,大隐于市”,本案的精髓就在于,于万千喧闹之中,辟一方安静之地。

清秀,坚挺,朴实,在喧闹市井中,视他人与嘈杂不闻不见。在整体选材和造景上,设计师坚持吸纳古人智慧,太师椅、木桌、香台、竹筒,置身其中,彷如重回岁月里,一根树枝,也能发人深省。

保持着清静幽远的心境,喝的是茶,过的是人生。在这个古韵古香的静谧空间里,自然也少不了禅意向的表现,简洁明了的空间结构和干净的色彩运用,使得空间有了更多净地佛堂之美。

窗外景致的打造对于窗内空间来说也十分关键。为了实现藏于岁月的理念,设计师在窗外设置清水建筑,竹、石、缸,仿若仙境静意、盎然而生。

「义乌禅修艺术中心」

“我们不是在做设计,也不是在做自己,而是不断的寻找精神之地,在找寻可以安放灵魂之处。”这便是设计本案的精神依据。由此本案的关键词便设定为:圆融,通达,人文,物与心,有与无。

设计空间其实就是在设计一种生活方式,是通过设计,赋予空间人格化、情感化的过程。空间设计以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之精神为骨,运用中式建筑构架来营造空间基调。

空间在原木、铜板、山石、老柱、古松中徐徐展开,并采用借景,对景等中式园林的手法来柔化空间界面。再将琴、棋、书、画、诗、茶、香、花融合进空间中,把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的生活中来。

空间中的每一本书,每一件艺术品不仅意味着一次历史和趣味的探索之旅,也是时代与人文的印记。素艺描绘的空间禅意悠然而生,除去浮躁让心渐渐的归于平静。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震斌:用虔诚的心,做认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