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道理无法改变他人时,试着讲出打动人心的好故事...

故事是思想的烙印,故事可以对观念产生影响,故事可以触摸心灵最深处。

你可以将它用于你自己身上,也可以用于别人身上。

当你的故事触及灵魂,那么,你对心灵的影响可能是一生的。

曾经听过的故事,你或许还会不时想起,你的思想和观点也会被它左右。

当大道理无法改变他人时,试着讲出打动人心的好故事

Interview | 雾凇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知戳中了多少人。这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明明“很正确”的大道理,为什么经常会起不到应有的影响作用呢?这可能是因为人们没有真正发自内心的接受它,并在实际行动中去遵循它。

从另一句流行语可能会更好理解这个问题,“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绪难以自控”。是的,人都是有感情、有情绪的,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按照冷冰冰的大道理去做。

所以,想要影响人,想要说服人,首先需要关注人的情感因素。

干巴巴的大道理不容易说服人,你需要的是一个“真情实感,富于说服力的故事”,这让听者从情绪上更容易接受。

我们从小就爱听各种故事,从故事中自然学会很多道理。那些古老的智慧也常常以寓言、故事等形式流传下来。可见讲故事是效果非常好的教育方法,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先人们也早已谙熟讲故事方法的优势。

在《故事思维》这本书中,作者安妮特·西蒙斯详细讲述了故事思维,通过好故事的影响力去改变着我们。

我国古人就很懂故事思维,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运用故事思维的例子。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要求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赵太后宠爱小儿子,拒绝要求,并拒绝大臣的劝谏。

触龙面见赵太后时,没有开口就强行劝谏,他理解赵太后的做法都是出于爱子心切。于是他先询问赵太后的身体状况和饮食,这种诚恳的关心让赵太后的抵触情绪缓解下来。紧跟着,触龙提出提携自己儿子的要求,这让赵太后产生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放下了怒气和敌对情绪。

随后,触龙提出“爱护子女就要为子女从长远考虑”的观点,并拿出其他王侯子孙没能维持长久富贵的例子做解说,委婉的道出长安君到齐国为质这件事对赵国和长安君个人将来的意义和长远的好处。触龙的话,都是从赵太后自身的角度和利益出发进行考虑,这种同理心让赵太后顺利接受了他的劝谏。

赵国的其他大臣都直言劝谏,没能说服赵太后,因为他们只注重道理的正确性,却忽略了赵太后作为一个母亲的个人情感因素,把国家利益与赵太后的情感对立了起来,形成矛盾。触龙采取讲故事的方法,对症下药,从赵太后的个人健康和母子感情角度入手,把互相对立的劝谏关系,转化为情感的理解和引导,帮助赵太后把情感与国家和子女的利益统一起来,化解了矛盾,顺利达成劝谏目的。

所以想要锻炼自己的学习和故事思维,就先要改变自己,然后才能去影响他人。这样才能运用故事思维提升影响力。

比如“我是谁”的故事。“没有人知道谁才是真的你,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与你的有限交流,以及别人对你的描述,总结出你是谁。”所以,你要成为别人眼中什么样的人,都要从实际行动中去展现。想要成为团结友爱的朋友,你就要对朋友说出亲切友善的言语,做出诚挚关心的行动。奥黛丽·赫本也曾说过,“要优美的嘴唇,要讲亲切的话;若要可爱的眼睛,要看到别人的好处”。

而想要影响他人,首先要学会去聆听他人。聆听能够拉近你与他人之间的距离。你所投入的友好,对方都能够感受得到。只有你真正理解了对方,才能够理解对方的真正需求,讲出适当的故事,来改变对方。

比如前面的例子,触龙就是能够切身理解赵太后的情感因素,理解她作为一个母亲维护子女的需求,才能讲出“为子女的长远利益考虑”的故事。

其次,想要影响他人,就要提早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不是等到最后一刻。良好的关系细水长流,逐渐稳固,而对人的影响也都是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逐渐产生作用的。

还记得《大宅门》里的白二奶奶,为了拉拢有权势的常公公,花大钱给常公公置办了大宅子,平日大小供奉不断,逐渐培养了常公公把她当自己人的亲近情感。平日里常公公要给她回报点什么,她也一直不提要求、不接受。等到盘回百草厅的机会到来,关键时刻,白二奶奶举重若轻的在常公公面前演了一场戏,引导常公公主动出手帮忙,才得以成功。

这个例子或许不是那么的贴切,但也能从中看出,提早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对于影响他人的重要性。

这个例子也刚好引出这一点,就是掌握了对他人强大影响力的人的自律。影响力是一种很强大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也是一把双刃剑。掌握了这种能力的人,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适当的约束,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在正面的积极的事情上。

当大道理无法改变他人的时候,让我们学着讲出打动人心的好故事吧。

2017年3月

关于作者:雾凇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大道理无法改变他人时,试着讲出打动人心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