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的策略 | 日更41/50

今天听到罗辑思维里讲苹果公司的策略,有感而发,也来写篇文章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传统互联网公司的玩法是先放“鱼饵”,等吸引到足够多的鱼儿之后就开始想办法向这些鱼儿收钱。不管这些“鱼饵”是低价还是免费,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抢流量,进一步提高转化率,提高客单价,最终落实到销售额上去。这种流量模式对早期蓝海市场是有效的,毕竟抢到就是赚到,想想各类打车软件就知道了。但手机行业不同,这是一个经过充分竞争,几轮淘汰后的市场,市场中的企业打的是对抗赛而不是淘汰赛。这个时候各家企业拼的是看谁能持续占有用户心智,持续绑定自己的用户,维护好自己的用户。

在这种形式下,传统抢流量的方式已经不起作用了,更多的应该考虑怎么服务好自己的存量客户。而苹果公司正是给用户兜售了一个“体验”的虚拟价值,才让其有不断抬高价格的底气

以上是罗辑思维的观点,文章讨论的焦点并不是苹果公司的真正策略,而是提醒我们互联网流量红利正在终结,除了流量模式,互联网还有另一种盈利模式,这种全新的以虚拟体验为主的商业模式和策略正在兴起,而苹果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对于罗辑思维的观点我并不反对。这里我想对苹果公司的真正策略再谈谈我的想法。

不错,苹果公司确实长期稳居“体验王”的宝座,也一直延续着“用户体验为王”的价值观。但长期使用苹果手机的我,心里那个“苹果在手,天下无机”的观念正在逐步被其他手机占据。在我心里,苹果的体验早不如以前,电池性能差,手机信号弱,某些应用的操作更是反常识……关于苹果体验差这一点我可以说一堆,如果很多人都像我这么想,那苹果公司所吹捧的“体验”就不再是其卖点了。那苹果公司为什么还有加价的底气呢?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替代成本

就像当初WPS没能成功取代OFFICE一样,尽管WPS的性能比微软的OFFICE有至少30%的提升,但为什么我们还是会选择安装office呢?因为我们用的不仅仅是一款软件,更是一个生态系统,而我们早已熟悉了这个生态系统。同样,我们已经熟悉了苹果的系统,以及基于这个生态系统所开发出来的各种应用、软件,有些应用你在安卓系统中根本找不到对应的替代品,这是苹果公司无形的护城河。除此之外,我们还绑定了很多数据在icloud上,包括游戏账号,游戏数据,下载了很多基于IOS操作系统的APP,这些数据和软件有些可以迁移,有些根本不能迁移,这种深度绑定是苹果公司有底气提价的一个原因。

2. 只此一家的操作系统

如果说深度绑定用户还不是苹果公司的专利,那IOS操作系统就可真算得上是苹果公司的独门绝技了。安卓手机厂商只所以提不了价,是因为安卓操作系统谁都可以用,厂商间的替换成本太低,因此谁都不敢加价,只能拼硬件。而IOS类似windows操作系统,是个封闭系统,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一旦生态系统构建成功,就能呼风唤雨,唯我独尊。这是苹果公司另一个敢于提价的原因。

3. 价格锚点

剁手党都有这样的体验,当看到折扣价远小于原价时就恨不得赶紧下手买。对于苹果手机的定价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之所以定一个奇高的价格,其实并不一定物有所值,库克团队也知道没有多少人能为这个价格买单,这个价格只是用来看的,因为有个奇高的价格,其他价格都显得比较低,这个在定价策略上叫做“价格锚点”。就像宝马有7系和3系,总有人觉得既然买不起7系,那买个3系的也不错啊,毕竟是个宝马啊。苹果就是要构建这样的心智模型,打造手机界的奔驰宝马,打造手机界的奢侈品。买不起新款的iphone买个次代的也行呀,那可是个iphone啊!

尽管新一代苹果手机价格奇高,不管是否有更多的惊喜,依然会有人买单;也不管你买还是不买,我们都在别人的游戏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苹果公司的策略 | 日更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