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国潮》,就相当于找到了一把打开市场的金钥匙

“她们穿汉服是要去表演吗?”就在2018年的一天,我跟朋友逛街时,看到两个穿汉服的年轻女孩,我吃惊地问朋友。结果朋友告诉我,这就是她们的日常装。


从那往后的大半年时间,我就经常看到穿汉服的女生,头饰也跟服装相配套。网上也能搜到到各种颜色、不同款式的汉服,这也成为了当年的潮流。


这两天看了张内咸导演写的《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这本书,才知道“汉服热”的兴起,正是2018年的“汉服热”,他创作了一部纪录片,他也由此开始研究“国潮”,继而撰写了这本书。


张内咸是一位青年导演,1986年生于北京,他也是新媒体原创视频“情趣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在此之前,作家转型为导演很常见,可是导演转型为作家却很少见。


很多人认为“国潮”就是国货,张内咸经过深入研究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国潮不等于国货,国潮也可以不是国货。那么“国潮”到底是什么?《国潮》这本书中详细阐述了“国潮”的三要素,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三要素,才能实现“国潮”带来的商业价值。


1、中国符号


说到中国符号,我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很多,比如:长城、熊猫、锣鼓、龙舟、茉莉、茶叶、筷子、饺子等等。可是,很多的中国符号,又有几个是被我们国人发扬光大的?


中国的“功夫茶”流入日本后,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后来发展成盛行至今的具有“和、敬、清、寂”精神的日本茶道。反观我们国人,如今却有很多人连茶都不喝。


端午节原本是我国纪念屈原的节日,然而韩国也过端午节,甚至在过节当天,其隆重程度跟中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因此,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制造一场中国潮流”,让全世界都来看中国。


[if !supportLists]2、[endif]更新观点


观点是传递信息的介质,而更新观点是激活众人传播的关键钥匙,也是给符号赋予意义的必经之路。只有熟悉的中国符号才能引发流行,而汉语本身就是中国符号,也就是说“符号皆为语言”。


那么,如何从产品中寻找并提炼观点?而观点决定了产品的哲学目的,当然赚钱不是产品观点,因为任何商业产品都是为了赚钱。


任何产品都可以拆解成一连串组合的符号,只要列举出每个符号的意义,通过关键词就能推断出结论。一切产品的本质都是观点,就像别墅和商品套房都有各自的观点,产品之争其实就是观点之争。


因此,不管是别墅还是商品套房,当我们把关注点转为家时,观点就已经更新了。


[if !supportLists]3、[endif]面对市场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人最早将T恤衫称为“文化衫”,因为上面打着很多文字,比如“不到长城非好汉”等,它成为了一种宣传的媒体。符号是语言,而语言转换成了货币。


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如何将中国文化融入到产品中,打造出有创意的产品,成为一种流行,则成为了每个创业者成功的契机。


亚当•斯密说过:当一个人在正义的条件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时,他会无意中促进社会的美好。

 

当我们真正读懂了这本《国潮》,将中国文化运用到产品中去,或许就是我们赢得市场的那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懂《国潮》,就相当于找到了一把打开市场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