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人语三:人生最难,是学会放弃

村中人语三:人生最难,是学会放弃

2006-03-26 17:00:44


  ‘’我愿意做个思想的麦客,在中关村的田野里捡拾着熟黄、抑或涩绿的“比特”的果实。我感到荣幸,因为我完全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新自耕农,是凭着对这片村庄的良好印象冒失地闯了进来。‘’

  一个很不忍心的举动,我离开了曾热爱的西部,离开了生活十多年的老地方。

  失去了连绵不断、毫无意义的饭局和呼朋唤友的豪醉。

  失去了整日里浑浑噩噩如丧身无底湖的无望的企盼。

  好在也失去了更多的精神重负和无名压力。

  也无须谄媚奴颜去换取向你递来的暧昧的暗示……

  从生命的意义讲,失去了这些个不该有的病疽,重返健康的感觉会更好。

  在一个清冽的暮冬的下午,笔者独自站在景山的琉璃顶亭,对着行将模糊的紫禁城、对着那个古老帝国的中轴线,也追忆起那个缢死在此的皇帝,环视脚下这片随时都能叫人生出无限慨叹的滚滚红尘,回首来路,不禁隐约感动。

  历史竟如此诡谲和脆弱,令浩浩往事、千年勾连都如云消烟散,况乎匹夫些须腹底喟气?笔者也曾是个主导张扬人性,飙著思想自由的朦胧诗人、一个农民记者,一个原本善良的淳朴文人,也是一个常读史却不悟道的人。不意也曾跌落尘埃十几年,在黄土漫卷的西部边陲,曾也充满了幻想……

  日子就这样在幻想中消磨掉了。回头看,原来什么都没有变化:陈旧的意识、不古的世风。端着公家饭碗、懒于也怯于动弹一下,整日里高谈阔论走出去吧、走出河套天地宽,却惟恐革命革到自己身上。记得有一年,笔者曾写有一篇《去厦门卖面筋,你干不干?》的杂文,鼓噪大家都出去闯闯,就有一个海燕集团的年轻人写信给我,问怎么去?你去不去?笔者十分哑然。当时笔者还是个混的不算太差的电视记者,当然不会轻易放弃。当记者恐怕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美差,何况是电视记者,这好象是涂了一层“看上去很美”的色泽,这种浮华虚荣对于每个年轻人都是充满了诱惑的,相比封闭的教师行业,媒体更像一个社会,也像个大染缸,在这其中,只有少数人能保持清醒。笔者也曾沉醉于此,心想人生就搭上这趟车赶路吧。于是,抱着干一番的想法,设想了无数采访提纲,什么为民请命的、什么揭露时弊的、什么赞美风情、什么历史钩沉、什么大事追踪、似乎正义和真理皆化身为我,还开列了一串效仿的榜样:邹韬奋、范长江、斯诺、里查。总之,发誓要为这崇高的事业奋斗终身……

  然而,人总是不能左右自己的欲望,人总是不自觉地被名利场上的虚形幻影的东西所诱惑,如同跌入一个美丽的陷阱,人可以回顾过去,却不能展望未来,前面一切都不知晓,无人知道哪些是身外之物,哪些不该属于自己,哪些是当弃则弃的。整日的虚度使得原有的知识基本耗尽,新的知识无从补充,当真正走出河套,面对市场经济时,方觉自己早已是“文盲”一个。

  选择了一次次的放弃后,才看到了一片片新的风景。

  当一家著名杂志约一些文字时,笔者随意写出了一个题目:“当流动成为最平常的景观”,这恐怕正是我的写照,从教师到记者,从记者到自由人……到选择离开西部,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透明。

  文中写到:“在封闭落后的当地,人们普遍认为这太冒险,然而,人生活剧就是这样云诡波谲、难以预料,一切都在发展,流动成了最平常的景观。我相信,人只要努力,今天的经历都可能是明天的传奇。从哲学观点看,求变求活是人类发展历程的原旨,只是许多人不能够完全掌握自己而已,因为多数人常常属于社会、属于环境,唯不属于自己。在冒险历练最压抑难过的时候,有人一句话激励了我,他说:树挪死,人挪活,你看北京城,连树挪了也活……于是,我挣了过来。还活的挺好。”

  “开阔的视野、跳动的思维、信息时代的先进意识刺激了我希望进取的脉搏,让我从浑噩骄满的幽闭中警醒。在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接触中,我明白了人的学习本来就不该停顿下来,而应终身接受教育。我也深刻理解到一个人只有跻身前进中的事业才会更加充实和高尚。”

  (中关村生命螺旋雕塑-谁把照片拍的太臭)

        逃出名利场,遁入中关村,围绕在以北大、清华为轴心的园圃里,以图在这个民主思想的摇篮里和科学精神的清源中去寻觅失落的家园。因为你能看到这里每一块芳草凄凄的园地上,都插着显有个性张扬徽标的旗帜。如果你没有更多的奢望,只是奔波在生活的最简单需求之上,你也会活得十分自在,因为你干活就有饭碗,付出也就有所得。

  中国人喜静不喜动,自诩“仁者”,其实内含了东方人一种不愿轻易改变固有生活状态的慵懒的自解。其实,没有不动的,正如变是绝对的,不变才是相对的。变则通,则活。

        不管怎样,有一点大家是共同的:我们都是追求着一个理想的目标,即人生的成功。

  成功有着各种各样的标准,这个标准只是在个人的内心里。通向成功的路也有许许多多,而有一条路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那就是永不满足于现状,永远有着获取新知的欲望。

        还是那句话:选择了一次次的放弃后,才看到了一片片新的风景。


                                                        江河大行.王延锐于北京上地  2002。7


赞赏



关于作者

行者不语

粉丝 64 | 创作 26

关注

TA的更多创作

热门圈子

更多圈子>>

清新逸影

7497人

蔚蓝的星球

4088人

人文行摄

11660人

道听“图”说

7699人

诗与远方

16108人

星星点点

4971人

推荐原创

更多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的:(村中人语三:人生最难,是学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