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神站在一起,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周末,难得的一次机会,笔记侠柯大机缘巧合来到了广州,作为广州的笔记达人之一,很幸运抓住了这次聚会的机会,由剑飞老师和麦风玄老师举止了此次的聚会,简短几个小时的交谈时间,相谈甚欢,作为刚在学习的路上迈开腿的我,感受收获颇丰。

学习的过程有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你有什么样的输入决定了你有什么样的输出。一直,我也认为输入的方式不仅仅只是上课阅读所能带给你,与他人交流学习也是一种挺不错的成长方式,尤其是与高势能,拥有专业技能的大神交流,能让你感受到他们的思想,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如果生活中有这样的机会靠近,那就抓住一切可以锻炼到自己的机会,而且任何值得做的事情,我们都有充分的理由把它做好。

在每个圈层中,我们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大神人物,如互联网产品界的乔布斯,张小龙,马化腾,商业管理节的刘润老师和冯卫东老师,作为在这个方面,认知水平没有他们高的我们难免总会有仰慕的心态。与大神站在一起,对我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很好的诠释了我内心的感受。

相形见绌,每个人站的高度不一样,专业技能不一样,拥有的资源也不一样,很正常,我们内心很容易会有对比的心理,这不可避免。一方面可能是我们把思考坍缩到单一的某个维度上去思考问题,人无完人,但人又追求完人的心理,就会有对比的落差。另一方面是每个人所拥有的阅历不一,你荒废的那些时光是他们拼尽全力提升自己,而我们只看到当下。面对心理上的对比落差,每个人对这种对比的感受不一样,对待的态度也不一样,才造成了千差万别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自卑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会产生自卑感就说明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现状还不满足,我们想着超越自己,想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好一些,这是我们在自卑之外应该看到的。

可能你会觉得自卑是因为某些人条件不好,自信心不足才会有的,并不是人人都有。而阿德勒提出,自卑感是人人都有,而且是我们人类文化的基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阿德勒举例三个孩子第一次去动物园看狮子,三个人的心里都很害怕,第一个孩子躲在妈妈背后说,妈妈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吓得苍白,硬说着不怕;第三个孩子瞪着眼睛,问妈妈能不能向它吐口水。阿德勒说其实三个孩子都害怕,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自卑也是一样的。我们说有些人很自负,但其实他们内心很自卑,他们只是在强说让自己相信“我比别人厉害”。所以在个体心理学看来,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与大神站在一起,我们的认知在某方面会感到自卑,但反过来也是说明我们在追求这方面相关的成就感,想去实现相关的目标完成自我超越。当然这个过程中,如果可以实现自我超越当然最好,可以让自己在提升自己的轨道上飞奔起来,但也千万不能因为太过焦虑而跑脱轨,深陷自卑的情结中,直面差距,也要看到自身行为在时间道场下的进步阶梯,重点在于当下需要迈开腿,去行动。

朋友说,用罗胖的话来说是多跟比你们高层级的人在一起,你会被环境拱着也向前跑的,人的水平是所在圈子的平均值。的确,可能这也是我们很多人都想见见大神,甚至能加上大神的联系方式微信等。但是逐渐的,我内心生出一种想法,其实添加大神的微信,其实应该是双方价值提供的一个平衡,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对彼此双方都有价值的链接才是高质量的,这里的价值不单单只是形式上我们看的到的,还包含情感上,精神上的价值。另外,再说回到当与大神站在一起时,虽然我们会有圈层文化的影响,但是我们需要有一种认知,就是不能错误地把平台的能力当作我们自身的能力,对于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要有深刻的认识,并为此做努力去提升自己的水平。

在交谈的过程中,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他们都很能专注于当下,可持续的做自己认可的事情,能够适时的利用时代环境的杠杆,去撬动高价值的蛋糕。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找到自己的天赋,就是我们持续做自己认可的事情这个起点。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赋,真的是一个不太容易的问题。昨天与水晶大大的聊天,偶然间发现一点,或许从他人的角度上看,我们可以把自己看得更清楚,在他人的视角中,我们是怎样的人,或许这就是我们的天赋所在。以此为原点,不断努力加持,扩大原点的范围,去承受更多的东西。

我们说吸引力法则,正能量的人是能吸引正能量的人,你想要什么,与这领域相关的人就会被吸引过来,就会最终过什么样的生活。因为同频共振,同质相吸。当有梦的人相聚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又能结合在一起去实现共创,打造一个更高价值的事情,这是一件美不盛收的事情。

一起做一件更酷的事情,共创“1个亿”的小目标,努力可期这一天的到来。

微信公众号:笔记侠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大神站在一起,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