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山城!山城!

【序】飞机冲破云层,白云之上,蓝天之下,心里莫名地咯噔了一下:往返于山城已经三年了!感慨之余,特著此文,以为念。

1 “见山是山”---- 初来乍到

来山城,完全是因为工作关系。领导重托,公司战略,当仁不让。

不过派遣形式上,我坚持了自己的主张:Base Office还是自己的家乡(上海)不变,开启了这三年往返两地的“双城”模式。

对于山城,因为读过《红岩》(小说和连环画都很熟悉),“小萝卜头”、“江姐”是我脑海中对山城的第一印象,当时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此生会来这座城市工作。

初来乍到的我,入住于解放碑的酒店,当地人谓之“主城区中央CBD”,完全出乎我意料的繁华。

现在想起来,繁华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中的干劲,这种城市精神,上海已经失去很久。

当年主政重庆的市长,是原上海浦东改革开放办公室副主任的黄奇帆。不但经济上懂得如何帮助企业家,体制上也时不时有创新。比如“地票”制度,不但解决了农民征地补偿问题,也为企业城市用地指标,指明了方向,对于这座特大型直辖市,还找到了缩小城乡差别的一条道路。

黄市长自上海浦东调任重庆,已经扎根当地二十年。而我却是零基础,记得第一天在重庆上班,和另外一位本地同事一起,孤零零地坐在簇新的办公室里。划给我们的办公区域,足足可容下四五十人,显得孤单又无奈。

第一年,苦苦思索如何发展,起草了一个政治正确的宏大计划,高大上到连自己都不相信,夜夜睡不着觉,担心计划实现不了,也隐隐约约感到,自己两年后,因完不成任务辞职走人。

一直对自己说: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现实空洞地回应:不好办!不好办!不好办!

2 “见山不是山”---- 眼花缭乱

就在工作一筹莫展之际,我的山城生活开始蜕变。

山城不仅仅只有火锅,还有美丽的两条江(长江、嘉陵江),还有网红的景点,养眼的美女,更有保存良好的古镇。最后一点,太吸引我这个摄影+历史爱好者。

第一年完全浸淫于工作,第二年终于得闲,抽出周末时间来了解这座城市。

新的建筑,不是我的菜;

老旧城区和古镇,才是我的最爱。

当全国各地游客蜂拥去“洪崖洞”、“南山一棵树”时,我一个人扛着单反,在骄阳似火(那可比上海热N多了)的夏日,把快要拆迁的“十八梯”(后来成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主要外景地)拍了个遍;

当我的同乡上海人在江浙旅游,为能见到保存良好的明清古镇而暗自得意时,我在山城的唐代寺庙气势恢宏的大殿上流连忘返,狂喜喊出:人生之幸,不过如此。

还有蒋公馆史迪威将军故居抗战后方工厂遗址(现建川博物馆).... 都留下了我足迹:

一个人,一台相机,时而伫立、时而欣喜、时而沉思。

这座城市,变得如此丰富,让我眼花缭乱,完全不再是我原来想象中那个样子。

3 “见山还是山”---- 第二故乡

慢慢地,工作也开始有了起色,和我同期来重庆开展业务的其他外地同事,因为两年的借调期,都陆续离开或者换人,而我,却更坚定了在重庆发展业务的决心。

山城还是山城,山特别多,人特别耿直,这些都没变;

而我,也不再是原来的我,因为人生有幸和这座城市结缘,变得更丰富。

由于工作关系,山城几乎主要的大学,我都跑了个遍。

每次和同学们交流,望着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眸,那些对未来既担心又无畏的年轻脸庞,重重地感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是一种终极意义,而不单单是商业责任。

重庆师范大学校园

一次和公司全球领导人在山城开会,当他听说了我们独特的校园招聘和培养模式,老外眼睛一亮,蹦出一句话:Best Practice!

那一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所有的坚持和付出,都值了。

这些年,有朋自远方来,我不再说

“欢迎去重庆玩”,而是----

“欢迎来重庆玩”。

一字之差,主宾互换。

因为,

我已经把山城当成了

自己的第二故乡。

[全文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城!山城!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