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

  据说,学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出去,在分享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梳理;同时在分享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还没掌握的部分,或者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是一种再好不过的学习方式呢。正好,前几天看完了《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这本书,对目前的我来说再实用不过了!通过建立自己的时间管理体系,来达成自己的任务目标。听起来十分的有可行性,于是决定打卡一个月试试看。

  建立时间管理体系、任务目标体系,作者介绍了很多的工具,可以来帮助实现。结合我目前的体系,再加上只是用于个人的事务,并不涉及团队方面,我决定先使用三种工具:晨间日记、子弹日记、滴答清单。

晨间日记

  先说晨间日记。晨间日记是在每日清早的时候,写下自己对今天的思考。在清早的时候,我们的大脑经历一晚上的休眠,正像是电脑刚刚开机,运行速度最快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有着最清晰的思绪与最充沛的热情,可以充满热情的开启一天的工作。对此我深有体会:每天我花在公交车上的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这部分碎片时间计划是阅读。在上班的公交上看书效率奇高;而下班的时候,却总觉得心浮气躁,公交车也晃得比早上更厉害,头晕眼花,根本看不下去,于是这部分时间就用来放空了,看看秋天的银杏树,数数路边的房子,或者是没看完的小说等等。

  我的晨间日记目前设置了八个分类:日常记录、形象管理、工作相关、学习相关、财务管理、每日青蛙、兴趣相关、家居整理。随着晨间日记的使用和完善,还会再增加分类的。

子弹日记

  子弹日记bujo是最近两个月才开始接触的体系,记录简洁且灵活多变,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设置每月主题。本来就在用努力坚持用手帐来记录自己的生活,但一日一页不适合我,坚持不下去,想试试很多人推荐的bujo,用了一个月之后发现它非常适合做目标管理!

  每年初的时候都会为自己设置目标,但到了年末复盘的时候会发现完成并不理想。现在找到了原因:目标设置太大了!比如我写到要自学水彩画,这个目标其实很模糊,没有截止时间,也没有评定标准,想起来了就画画,忘记了的话就过去了。这样到了年末,会发现自己在水彩画方面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因为对着这个目标,我连应该朝着哪些方向努力都不知道。

  而使用bujo,可以把目标进行分解。画水彩画是一个大目标,可以分为12个月来进行,比如1月学习水彩技法,2月学习调色,3月学习构图等等;而每月的目标还可以在分解成为4-5个小目标,每周进行练习,比如水彩技法有湿画法、干画法、晕染、叠色等等,一周练习1-2个技法,并使用这个技法完成一幅作品;当然周目标还可以再进行分解,成为5-7个小小目标,比如了解湿画法、练习不同水分程度对绘画结果的影响、用湿画法完成一幅作品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一个巨大的目标,一步步分解成每天要做的事情,这样完成起来,是不是会容易很多!

  关于目标的分解,最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可以试着使用这样的步骤来确认:一、我对自己有什么期待?二、我要怎么做可以达成这样的期待,或者说,我需要具备哪些特质才可以做到像这样?然后使用思维导图或者九宫格来进行分析。思维导图也是我一直有在使用的,对于梳理杂乱思绪非常有帮助,可以变得有条理;九宫格的使用也非常简单,在纸上横竖画三条线,形成九个格子,将自己的大目标放在最中间的格子,再倒推一下,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做些什么,分别写入四周的八个格子就可以了,能够帮助自己清晰的知道接下来该朝着哪些方向前进。

滴答清单

  滴答清单也是书中推荐的一个非常实用的app,用来记录每天的to do list。在滴答清单中,可以设置分类、事件优先级、提醒时间等等,目前用起来感觉很不错,会持续用下去的。

  在《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作者还提及了一些实用的概念与工具,有助于我们进行更有效的时间管理与目标确立追踪。

青蛙与蝌蚪

  青蛙与蝌蚪的概念来自《吃掉那只青蛙》,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可以青蛙和蝌蚪来分类,青蛙是当天最重要的事情,通常1-3只就够了;蝌蚪是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可以作为调剂,当觉得青蛙不好吃的时候,就来只蝌蚪改变一下口味吧!

番茄时钟

  番茄时钟是一种能帮助专注的工具,以30分钟为一个周期,专注25分钟后,可以休息5分钟。专注的时候可以只顾当下,其它的事情统统靠边站。比如我有一个毛病,看书或者学习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抠指甲,抠着抠着就变成干脆拿指甲刀修整指甲,正事反而被放到一边去了。而在使用番茄钟之后,我会提醒自己,等一下,休息的时候再去抠,注意力就重新回到当下的学习中来了。等到5分钟休息的时候,就可以修整指甲,喝点水,或者运动一下。这样虽然时不时休息一下,但效率其实是提高了的。

  但在专注的时候,有些事情可能不得不理会,比如看书的时候,这个作者提到这个概念来源于某本书中,我就会想要去查一下这本书,那如果我打开网站去查这本书,可能又会被其它的东西吸引走注意力,那要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会选择使用滴答清单,把书名先记下来,等到休息的时候或者当天复盘整理信息的时候来做。这样既不打断专注,又不会忘记这个信息了!

时间管理表

  LINE指信息接收渠道。我们每天会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工作任务等等,它们的来源可以成为四种:L(line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line,Facebook等等;I(inbox)邮件;N(notebook)笔记本;E(extra)其它。我现在会在晨间日记或者晚上复盘的时候关注这四个方面,每天及时清理各项内容,这样就不会出现遗漏了。

  STAR指的是行动提示系统。S(schedule)日程表,指的是行程安排;T(task)我把它看作是每日的目标,前面有讲过,我们会把每年的大目标进行分解,成为细到每天的小目标,这就是了;A(action list)每日待办事项,是需要当天全部完成的事项;R(reference)参考资料库,可能是各种信息集合网站、APP等。

  捅人利器指的是四种信息处理方式。立刻行动,如回复一下信息,或者查一下网页这种两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的,就立刻去做;马上丢弃,无用的信息,请删掉吧,不要让它再占位置了;授权他人,有一些任务,是需要其他人去协助完成的,那就交代到其他人手中去;放入提示,有些事情,一时之间完成不了,我会放入滴答清单中,等到晚上复盘或者晨间日记的时候再处理。

  当然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其他的工具与概念,比如FAST、sweet时间等概念,时间闹钟、due等很多工具,我是根据自己目前的需求来选择的体系。我比较着重于目标的设置与行动提示,同时还要保证完成度,所以我选择晨间日记、番茄钟、每日复盘等来保证我目前的需求,如果有更多的需求,或者是团队协作也可以根据这些原理来选择更多的工具辅助。

  但是,这些工具与概念,说到底都只是辅助,关键在于是不是有一颗想要立即行动的心。我之前,一直活在舒适圈里,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现自己一事无成,路也走得越来越窄了。想要跳出来,却始终坚持不下去,还是想要待在舒适圈里。到此刻,终于下定了决心,要迈出这一步,走出舒适圈,虽然离目标还是很遥远,日积月累,总会慢慢走近目标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