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5月10日 · 九江仪表厂

1980年5月10日,九江仪表厂军工产品通过鉴定。

地点:

九江

类别:

工业

四四一厂办公大楼 笔者摄于2022年5月

1980年5月10日,六机部批准四四一厂“双轴陀螺漂移测试台技术鉴定书”。12月获六机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防科工委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12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九江仪表厂,代号四四一,创建于1959年,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大型综合性舰船导航仪器仪表重点生产企业。其历史沿革如下:

1958年12月初,一机部批准成立九江新厂联合筹备处。定名为九江船用仪表厂,代号四四一厂。

1959年4月4日,九江船用仪表厂动工兴建,后改名为九江仪表厂。1967年12月,工厂基本建设工程全部完工。1982年5月4日,国家成立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九江仪表厂直属其管辖。

2005年7月6日,九江仪表厂被列入2005年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计划。2006年9月28日,由国防科工委批准成立九江中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4月,原九江仪表厂整体破产,资产重组为国有控股的九江中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四四一厂)。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当年的四四一厂,在九江是个特别的存在。

十里铺的老人们说,仪表厂就是“横行霸道”。因为它的两个厂区(也包括家属区)横跨了十里大道,每到上下班的时候,乌泱泱的几千号人横穿马路,这当然是横行霸道。的确,一座工厂两个厂门斜对面开在公路干线上,的确不多见。

1982年,扩建中的十里大道 图源:腾讯网

仪表厂的老人却有另一种说法。他们说,当年十里大楼这一片啥也没有,一望无际的河滩上长满一人高的芦苇。就是因为仪表厂,才专门修了十里大道。老人用手画个大圈说:当年,全是仪表厂的!这边!那边!74室(现707研究所),给仪表厂配套的,船校(现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是仪表技校。占个路算什么,这条路就是我们的!其实这种说法很成问题,修建十里大道是为了建设十里工业区,可不仅仅是为了仪表厂,只是仪表厂占地最大而已。

仪表厂也有骄傲的底气,它最风光的时候,国产军舰、核潜艇上最关键的仪器设备,用的是它家的产品,四四一厂是中国仪器仪表的骨干企业,曾进入江西最大企业前60。作为一家生产仪器仪表的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实属不易。当年仪表厂在十里铺及庐山脚下有多个厂区的,职工三千多人,科技人员比例一直位居九江工业企业之首,大批技术工人来自上海、大连,它的技术水平和职工素质足可以傲视九江。

仪表厂老厂门,约1990年 图源:《九江工业老照片》

如前所述,仪表厂是“一五”计划中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众所周知,“一五”计划的156个项目是苏联援建的,它们构建了新中国工业体系,一家企业能位列其中自是身份不凡。不过笔者经查询发现,156项中江西仅有赣南的三个钨矿,南昌洪都飞机制造厂都是后来的,并没有九江什么事儿。仪表厂在1958年筹建,1959年动工,“一五”已经结束,因此更不可能是156项之一。但工厂的确是由苏联专家指导下建设的。笔者以为,它应该是苏联援建的造船项目的配套工厂,我国在上海建了四四二(上海航海仪器厂)和九江的四四一,都是生产船舶导航与控制仪器仪表的军工厂。

仪表厂生产的设备可谓高精尖,它的两个主要产品是操舵仪和罗经。操舵仪是船长大副操控船舶转向和航速的,可以说是个综合的电子液压控制台。罗经又被称为陀螺仪,是一种极其精密复杂的船用导航仪器。我国早期自行生产制造的军舰,包括第一代核潜艇,用的都是仪表厂的产品。如今停在湖口的九江舰,里面有一大堆标着“四四一厂”字样的设备,这些设备笔者可熟悉了。

九江舰(053型导弹护卫舰)驾驶舱内的操舵仪(贴警告标签的设备) 笔者摄于2021年6月

据称,在仪表厂建设过程中,因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撤走,但仪表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发挥革命精神,自力更生完成了设备研发生产,为国产军舰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这种故事,和现在宣传的那啥那啥工程一样,听听就行了。苏联专家走了,仪表厂靠着自己完成了设备的生产,都没错,也不容易。但是,仪表厂资料室里那成堆的全套图纸,上面标的可都是俄文,每回技术科搞产品改型,遇到问题还要去翻苏联送给我们的资料。当年的中国不是现在,那时候我们的科技水平,没有能力从零开始生产任何一种中高端军事产品(也包括中高端民用产品),即使到了这些年,辽宁号若不是乌克兰给了图纸,咱们也改造不出来。

仪表厂组织科技攻关 图源:《九江工业老照片》

仪表厂当年靠着自己的专项本事,日子过的很舒坦。八十年代,凭着技术研发能力和生产加工水平,也做出了一些过硬的民品,先是家用电表,之后有洗衣机电机,小天鹅洗衣机厂正是凭借着仪表厂的电机获得了国家最高奖。到了九十年代初期,九江很多国企已经奄奄一息,仪表厂还是不错。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它的好日子就结束了。军品订单量不大,养活不了那么多人,民品又竞争不过浙江新兴的民企,新开发的产品大多不成功。如果生产的民用船舶仪器仪表,精度和欧洲产品不在一个等级上(军用的是没办法,必须用国产的)。仪表厂除了国企的通病之外,最大的问题是企业职工过多,它生产的高精尖设备并不需要那么多配套的生产设备和工人,利润再高,也满足不了几千人大锅饭的需求。

九江舰上仪表厂生产的电罗经 笔者摄于2021年6月

工资发不出、下岗等等的,无需描述。2005年仪表厂倒闭,竟然成为了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办工厂,后来是些咱们老百姓搞不懂的操作,什么转手、上告之类的,所有倒闭的国企都一样。

仪表厂并没有全垮掉,它经过重组更名为九江中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还有一小批职工,继续维持着老产品。以现有的规模和技术,没有可能再开发高精尖的新产品,估计也就是混混日子罢了。一艘军舰的寿命有几十年,那些核心设备一般也不会更换,总要有人维护保养,仪表厂若是彻底倒闭,图纸全丢光,设备找谁来修?

笔者总在它的门前经过,过去常会抬头看看那栋楼,最高层那几扇圆窗户里,是我当年的办公室。十二年,我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四四一,献给了祖国的军工事业,也伴随着仪表厂度过了最苦的日子。现在,很少再抬头了,年纪大,仰头看东西脖子会痛的。

九江仪表厂办公楼,约2000年 图源:《庐山区志》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5月10日 · 九江仪表厂)